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文化周刊
2021年08月27日

宁海古戏台:跨越时空的余音绕梁

马岙古戏台

作品《人生·戏台》      (葛招龙)

非遗传承人葛招龙在岔路镇湖头村枫湖庐内搭建“古戏台”      (徐铭怿)

戏台建造技艺传承人柴大考在强蛟镇下蒲村进行古戏台修缮工作      (李江林)

下蒲古戏台

8月20日,一场浙江民间艺术的“宝藏秀”——第五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在杭州开幕,涉及木雕、石雕、竹刻、刺绣、剪纸、瓷器、漆艺等50多个门类,参展的222件作品代表着浙江民间工艺高水准。其中,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非遗传承人葛招龙的作品《人生·戏台》在展厅里尤为出彩。

近9000个木构件,没有一颗钉子,历时5年,涉及多种雕刻工艺……这是一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木制古戏台,采用了榫卯工艺,集结了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充分展现了宁海“五匠”的精湛技艺。而为了把这台“戏”从宁海搬到杭州,十多个工人按图索骥搭了三天。

一台“戏”,整整花了5年时间,雕刻艺人手中的刻刀,刻下的不只是时间和心血,更是对木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如果你也被这台华丽的“戏”所吸引,不妨来宁海乡间实地走一走,看看这里现存的古戏台,看看宁海人民是如何巧夺天工的。

宁海现存古戏台有一百二十多处,结构完美华丽,自成体系,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直观性强的古戏台文化。其中城隍庙古戏台,梅林街道岙胡村的胡氏宗祠古戏台,桥头胡街道潘家岙的潘氏宗祠古戏台,西店镇石家村的崇兴庙古戏台,深甽镇清潭村的双枝庙古戏台、马岙村的俞氏宗祠古戏台、龙宫村陈氏宗祠古戏台、大蔡村胡氏宗祠古戏台,强蛟镇加爵科村的林氏宗祠古戏台、下蒲村的魏氏宗祠古戏台等10座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

这10处祠庙藻井戏台建造于清康熙至民国年间,完好保存着清代至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体,渲染至高华贵之态,展现了宁海工匠们精湛的建筑工艺。其中,藻井构造独特,工艺非凡,数千件精美的木制构件,通过榫卯结构,一层层盘旋向上,呈喇叭形,精致而华丽,集雕刻、彩绘于一体。藻井不仅在装饰上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也起到了声控和扩音的作用。在那个没有音响、没有喇叭的年代,台上的低吟浅唱之所以能“声控全场”,全靠藻井的扩音,才能让戏台上动听的唱腔与喧闹的锣鼓不绝于耳……  

除了藻井,古戏台其余装饰里木雕、砖雕、石雕、堆塑、彩绘、贴金、髹漆等工艺一应俱全。

在宁海,古戏台不单单是一种古代的建筑形制,更承载着宁海独特的乡风民俗,是宁海乡风民俗的展台与艺术文化的沉淀。在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之下,在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之中,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皆粉墨登场,道尽世间百态……

有戏必有台,有台必有联。宁海的每座古戏台,都镶嵌着楹联。这些楹联遍布戏台立柱、月梁、中堂,与戏台建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些楹联,也称戏联,由本地有名望的秀才乃至翰林撰写,蕴含戏理和人生哲理,集文学与戏曲艺术为一体。“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断;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歌明月想当然”,悬挂在西店崇兴庙戏台的这副楹联巧妙地将名曲与现场演出氛围结合,反映了戏曲的感染力;深甽镇双枝庙戏台两侧的楹联以“一曲阳春唤醒古今梦,两班面目演尽忠奸情”体现小小戏台上演绎的真善美丑。

即便戏终人散后,古戏台依然余音绕梁,留下无尽的艺术神韵。

(叶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