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民生/关注
2021年09月22日
博物馆里过中秋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报讯 (记者 谢书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9月19日,淹城畔的武进博物馆里传来琅琅诵诗声。“月圆中秋·情系武博”武博节日艺术课程在此开展,共有5组家庭参与其中,共同度过了富有教育意义的中秋假日。
今年11岁的马珺妮已经习惯了在博物馆里度过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在90后讲解员金幸雨的引导下,和小伙伴们、家长们一起听故事、吟古诗、唱儿歌、做绘本,度过了文化气息和DIY乐趣满满的节日辰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还了解了很多民俗趣事,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翻开刚刚亲手制作、彩色墨迹和胶水痕迹都尚未干透的“中秋绘本”,马珺妮开心地说。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俗与文化的沉淀。据了解,武进博物馆已连续多年开展“我们的节日”社教艺术课程活动。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而博物馆的节日艺术课程也经常走进学校社区。“武博节日艺术课程带领孩子们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心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家的情怀。”武进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孙斌介绍道。
◎ 《武进日报》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