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4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10:副刊/银潮
2022年04月28日

“救世济民”费伯雄

□ 李丽

费伯雄(1800—1879),生于武进孟城, 4岁对词, 6岁入塾,赋诗撰文,琴棋书画,无不晓通,世称神童,但无意为官,一生行医,人称 “名士名医”。

家学渊博。其曾祖费尚有隐于孟河,以医养家,开创了孟河费氏世代行医之业。费伯雄幼时随祖父临诊16年, 24岁受业于御医王九峰。

医术出色。费老以擅治疑难杂症而享誉医坛。危、大、奇、急杂症手到病除,《清史稿》称:“江南诸医,以伯雄为最著。” 费氏治病之方善变通,学前人用方之意,能熔经方、时方于一炉而不拘于一格,药到病除。

神医扬名。如华佗和扁鹊,宫中和民间都悬壶,费老就是这样,游走于民间与宫府。在他眼里,病人无高低之分,入则进宫、进府治皇太后的肺痈、道光皇帝的失音症、林则徐的沉疴、左宗棠的重症,收道光皇帝 “是活国手”的赐赏匾额。出则于民间把贫苦生命放在首位,当年时疫严重,是费老第一个站出来创研药方,免费发药,与同道中人一起抗击疫情,保得江南平安。所以,费老被称为神医。

医德高尚。他一生疾呼:“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所以他一生致力于三件事:一是扩大诊所,设立义诊所。二是不拘一格收徒弟,认认真真撰医书。可以说,常州医派的名家,都直接或间接出自于他门下。三是设免费处方,贫困患者拿着他开的免费处方,可到他的药房拿药。

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民间至今流传一事,一外地患者,昼夜出汗,全身无力,骨瘦如柴,为治病已散尽家产,最后的钱用来买了口棺材,叫家人把自己和棺材一起运往费伯雄处,说肯看就看,看不好,就放进棺中就地埋了。费伯雄不因其病重和贫厄而不诊,而是细切脉:脉象细弱,易汗却不黏、清冷。于是开了一张方子,简单平和且便宜:黄芪三钱,制附片一钱,白术一钱,甘草五分,煨姜一片,南枣三枚。服用后,患者感觉身暖、神清,后费老再加药量,从脾肾处入手,用最少的钱,彻底治愈患者。所以,费老一生行医为善,救治病人无数。

引领江南两派的医学理念。费氏医学以“醇正”“缓和”为特色,并一以贯之。这两词,后分别成为常州(包括无锡)和苏州两大医派的纲领。

“醇正”,讲究 12个字:知病由、明经络、会变通、用药准。强调“知各体质产生的病情,用药则灵机应变”。这成为常州医派的主导思想。“缓和”,则以清润、平衡为主,强调“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能神奇”,成为了苏州医派的准则。

不计功名授业。“救世济民”是中医人的价值观,费老广收徒弟,大江南北,贫富皆收。一生带出名医二十几人:马培之、丁松溪、谭良、刘连荪、姜崧生、屠厚之和费承祖、费荣祖、费绍祖三兄弟等,这些人后来成了苏州医派和常州医派的领袖人物。

总结经验传后世。他笔耕《医醇》,毫无保留地把一生的经验写成书,成为教材,至今服务后代。

文学颇有成就。他居常州文坛“四大金刚”之首,长于纪游小品,文笔清秀,风格淡宕,被著名诗人俞樾赞誉为“诗余则柳屯田之晚风残月,苏长公之铁板铜琶,兼有其胜”。

受人爱戴。费老的去世,在乡人的传说里成为传奇,80寿庆,亲友满堂,他连饮数杯后说:“盛会难逢,秋风易逝,行将与诸君长别了!”当年阴历7月16日那天,他沐浴整冠,含笑而逝,葬于孟河城东的黄山上。

至今,黄山上,先生与白鹭相伴,当地人每至春天,都会踏青赏春,以求一年平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