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渣津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
本报讯 (徐剑锋 实习记者 吴圆生) 自全县“‘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渣津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聚焦集镇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推出“社区党员干部+执法队员”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整治集镇乱象,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贴心服务集镇群众。
坚持“一片两员”,筑牢治理根基。该镇通过走访调研,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将社区划分为12个片区,并按照一名社区党员加一名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党员包挂1个片区的模式,下派社区干部12名、执法局干部15名,全权负责片区内大小民生事务。同时,明确两名干部既是“服务员”也是“监督员”,统筹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棘手问题,做到“工作分工不分家”“事不分大小、事不漏一件”。
强化“一亮三促”,提高治理水平。通过党员干部“亮身份”的方式强化集镇管理与服务,制作100余块网格化管理岗位服务公示牌,张贴在集镇范围各重点场所和路段,确保集镇群众有困难“能找到人,能找对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议要求包片干部限时解决,并及时向群众反馈。黄泥湾社区“阳光家园”片区群众反映,自县第二殡仪馆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每天凌晨都会有送葬队伍播放哀乐和礼炮,严重影响大家休息。得知群众诉求后,渣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执法局干部主动联系县第二殡仪馆了解相关情况,安排执法局干部和社区干部进行劝导,经过近两个月努力,经过渣津集镇的送葬车队自觉关闭哀乐和礼炮。
推进“一会四访”,提升服务质量。组织各片区包挂干部通过召开一个“板凳会”,走访居民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店铺业主代表、集镇环卫工人等四类人员,以开门纳谏、上门问计的方式听取广大集镇群众的意见建议,小到街道秩序、邻里纠纷,大到集镇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生产经营等方面问题,都明确各片区干部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第一时间上报镇党委、政府协商解决的方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截至目前,集镇范围内共召开板凳会142场,组织237名党员干部走访四类群众代表达1300人次。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