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xsx/2022-06-08/5e36f9c553bc3bfa0443c3599a9dddfa.jpg)
![](http://epaper.file.routeryun.com/other/other/56c2d104bb912.png)
张鲁:回族“九大碗”
■ 孟建民
我省最大的回族镇就是我们的张鲁回族镇,回族人多,居住的集中,这里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各种美食众多,张鲁烧麦、张鲁羊脂饼、张鲁酱牛肉,但最具代表性的名吃可以说是“九大碗”了,只因回民家中的红白事都时兴“九大碗”,在方圆最具出名。
在张鲁镇,丈樱路旁有一家“西穆斋”饭店,是一家专门做“九大碗”的餐馆。主人王峰就是张鲁回族代表性美食“九大碗”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制作“九大碗”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张鲁镇素有“民族小镇”之美称,承载了厚重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代表性美食不得不提及“九大碗”。
说起“九大碗”还真有故事: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富者在当地生活。突然有一年,当地发了洪灾,村民土地无粒可收。这位富人就把他家所有的食粮拿出来,每个桌子上做九样吃的食物,一直做到洪水消退之后。所以在富人去世忌日之时,村民们都要拿出自己家的牛、羊等食材为他祭奠。经过几代人上百年的传承,留下“九大碗”烹饪技艺,成为今天回族人家一道传统美味佳肴。
“九大碗”其实就是九个蒸碗,以牛、羊肉为主,还配有两三个素菜。蒸碗是遍布祖国各地各具特色的菜肴,张鲁“九大碗”一般有蒸碗和扣碗两种形式。蒸肉、蒸鱼、蒸肉丸是主流。张鲁是“九大碗”,临清是“八大碗”,甘肃是“十大碗”,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寓意。“九大碗”,是回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它远近闻名,并以其丰盛、独特的风味以及软乎、烂乎、热乎等特点而盛传百年。它是回族穆斯林婚丧嫁娶、招待宾客必备的席宴。
在很多回族聚集区,回族“九大碗”有着独特的民族风味,备受人们喜爱。“九大碗”又称清真九碗,菜肴中很多是回族传统的老菜肴,经过现在人按照传统制作加工,形成了独具民族的风味。
“九大碗”是张鲁回族特有的风味佳肴,它与其他民族做法截然不同,与其他地区的回族菜肴做法也有很大差异,经过百年沧桑,逐渐形成别具风味的张鲁回族佳肴。“九大碗”顾名思义“九五之尊”象征富贵,主人所做宴席“九大碗”菜均为九个大小一样的海碗盛放,并摆放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边看都成三行,这样摆放一是雅观;二是方便各个角度就餐。“九大碗”做法讲究,做菜前首先要精选牛、羊肉做好熟坯,切片、切块以备配碗之用。肉丸团子讲究咸淡适度,松软可口。鱼段要讲究闷的入味、骨酥块整。鸡块讲究炖的肉烂而不脱骨。炖牛肉要入味、烂乎而不落锅。待一切准备完毕后,再进行蒸制,此时将准备好的半成品加汤,装碗上蒸笼即可。这种宴席的特点是荤素搭配,适合大量制作,而且每道菜都很热乎,非常适合我们鲁西一带的生活习惯。
这种宴席叫“吃席”,回族人在举办婚嫁活动中,大都要做“九碗三行”用这种饭来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回族谚语说出了“九碗三行子”的特点,“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意思是说吃完这些丰富扎实的宴席后,干活感觉不到累。“九碗三行子”的菜烹饪却只用了蒸、煮、拌,尤其是煮出来的菜更加健康。
“九碗三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只是一道简单的菜肴,如果去掉中间的素菜,再仔细看就是一个回族的“回”字,“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是个吉利的数字,当“九大碗”端上平整的餐桌上,其实已涵盖了人们最朴素的祈愿:天下太平,这样,菜肴中的文化味道也就随着菜的香气飘过来了。
在制作的过程中“九大碗”,基本以牛、羊、鸡肉为主,再加上白菜、海菜、木耳、豆腐、粉条以及其他的一些蔬菜,讲究荤素搭配,口味丰富。当然菜品也会根据每个季节不同,选择当季适合的菜,所以基本每家办酒席菜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绿菜铺底,牛、羊肉蒸炖为主,讲究荤素搭配,注重营养均衡。由于“九碗席”制作工艺比较繁复,一般手艺成熟的厨师也要花费5到6个小时才能完成,“九大碗”讲究对称摆放,“角肉”对“角肉”、“门子”对“门子”、“丸子”对“丸子”,因此,宾客不用转盘子,都可以尝到所有的菜品。
一般来说,鸡块对的是鱼块,有鸡有鱼;黄焖牛肉对的是羊肉焖子;珍珠丸子对的是红烧丸子。每道菜品的垫菜也稍稍有些不同,有的用新鲜蔬菜,有的用干菜。不同的垫菜再覆盖上不同的菜品,口感也变得千滋百味,回味无穷。蒸,这种最传统烹饪形式,既保留了菜品最原始的营养,也让复杂的配料之间,互融入味。这道传统美食也见证了回族儿女水乳交融、相知相伴的峥嵘岁月。
从传统老味道“九大碗”中,能细细品尝到张鲁回民菜肴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九大碗”已融入了民族饮食的特点,但不管怎样变,菜肴的内容花样怎样翻新,这道美味佳肴的摆法永远都没有改变过,人们吃的依然是秀色可餐的菜肴,传递的却是其乐融融的民族文化。
清真菜是我国少数民族特色菜肴,又称回民菜,这其中的张鲁回民菜也属于正宗清真菜。由于做工极为考究,所以醇香味浓,甜咸分明,酥烂香脆,色深油重;其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而不膻,嫩而有味……
出莘县县城往西方向沿莘张路直行就到张鲁镇,在镇驻地的西头,有一座独具清真特色的小院,门头上方写有“西穆斋”三个大字。单凭这一字样,就彰显这家主人的用心良苦及与众不同。进得院来,有三间正房和大厅做为招待客人的房间,灶房与客厅距离很近便于客人出锅就能吃上饭菜。古朴典雅的建筑设计、清幽净雅的院落环境、独树一帜的清真菜品,恍如来到一家世外桃源,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西穆斋”的主人——王峰。他从小就是在张鲁这个民族小镇长大的,跟着父辈在小餐馆打下手,争强好胜的他,面对贫穷的家庭背景,带着改变人生的梦想,就是想学成厨艺,开一家有特色的回民饭店,为了学好手艺,他晚睡早起,辛勤付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使他的烹饪技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利用自家的房子在丈樱路旁开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西穆斋”饭馆。由于菜品鲜亮、美味可口,深受大家的喜爱,生意很是火爆。
王峰是个非常善良本分的人,在食材的选用上,绝对选择的上好食材。他禁守食品安全,尊重清真之道,达到以养为本,以洁为净,以质见证回族“九大碗”。因为蒸碗大都是熟材,上笼后要小火慢炖。炖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烹饪方式,温度不超过100℃,可最大限度保存各种营养素,又不会因为加热过度而产生有害物质。高汤是炖菜的秘诀,“九大碗”的高汤,是用新鲜的牛骨头文火慢炖几个小时而成,水和骨头的比例是控制汤汁是否油腻的关键,放入适量的姜、葱、蒜,能更好地去腥提味。在烹饪 “九大碗”时,用熬制好的高汤来煲肉或炖其他菜品,才能保证“九大碗”有浓香汤味。炖菜用“文火焐炖”,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间别开盖。这样做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才能充分溶解到汤里,汤的味道也会更鲜美。葱、姜、蒜是炖菜“三宝”,能很好地解腻增香。炖菜的香味还要靠一些配料,比如料酒、胡椒粉、八角茴香、花椒粒等,可去除腥膻味。如果要在“九大碗”中放蔬菜,最好出锅前放,以免长时间炖煮,损失营养。九碗菜品中富含丰富的营养,全是暖身养胃的炖菜,饱含的不仅是它香浓的味道,还有人们追求温暖生活的智慧。
回族“九大碗”寓意丰富,包含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四角的蒸碗象征四海升平,四季发财;金黄的丸子象征团团圆圆;金色的藕荷象征和和美美;咸鱼象征年年有余;鸡象征大吉大利;素菜象征着富贵吉祥,五谷丰登。用”九大碗”招待客人,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礼节,是对宾客的尊重,体现了待客的隆重与热情。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九大碗”在回族穆斯林的心目中已凝聚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九大碗”已成为回族群众记忆中最怀念的家乡味道。
王峰认为,一个最好的厨师,每天重复简单的工序,但背后却凝聚着其多年的技艺传承。真正的美食,因为人文的沉淀,必定会产生沁入人心的感动。一道美食,选材上用了多少心思,烹饪过程中用了多少的专注,品尝者都可以用心获知,与其说这是一次味觉与食物的物理碰撞,倒不如说是品尝者与匠人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面对大自然的馈赠,仔细甄选,精心烹制,做出道道美食,既是成就这份大自然的慷慨,亦是成就自己。烹饪的过程其实就像人生,每天都在体会着生命的煎炒烹炸,通过美食传递出内心对生命的感悟。
人的一生,总要有一种追求,王峰的追求就是靠自己的悟性和执着,用心专注于烹饪的艺术。他做出的菜,浓缩了自己30多年的人生故事。在民族风味上做出特色,让更多的人诠释着民族美食。每一次炉灶上的舞蹈,都是一场内心的碰撞,每一支厨具间叮当的歌谣,都是一曲生命的独奏。“西穆斋”烹饪的不单是清真美食,还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有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