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2年07月01日

留下旧村落 点亮新乡愁

——我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观察

张昊 汪海玉

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仲夏时节,漫步于散在汉滨区山野间的一座座传统村落,踏上青石台阶、抚摸明清砖瓦、叩响古门铜环,透过依稀可见的古画,仿佛在与古人对话。

乡愁是抹不去的记忆,里面有儿时的欢乐,有长辈“仁义礼智信”“勤俭持家、厚德敦行”“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的言传身教……保护好传统村落、古建筑、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有历史,就有了根,让人们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如何让传统村落在新时期保护利用中发挥更大价值?近年来,汉滨区举全区之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情注力、努力推进,让传统村落焕发勃勃生机,群众的认可度和幸福感倍增。

群策群力,一批传统村落崭露头角

汉滨区传统村落之所以能成为“万众瞩目、全国示范”,用汉滨区村镇建设与建筑节能事务所干部陈佩的话说,早在2015年,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2015年,汉滨区委、区政府高点谋划,明确要举全区之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进行传统村落保护。

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区住建局、区财政局、文旅广电局、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为成员单位的传统村落保护领导小组迅速成立,一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传统村落发掘、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迅速铺展开来。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考察市域范围内各级传统村落保护、革命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古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工作。全区各成员单位100余人,跑遍了全区295个村88个社区,对全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寺庙道观、38处古建筑、86处古文化遗址、316处古墓葬、18处自然景观、22处人文景观、86处古文化遗址进行分析,并查阅了400余件石碑石碣、150余种珍贵文物、19种珍贵典籍,先后申报成功的有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7个省级传统村落。

摸底中,汉滨区立足全市,编纂了《安康老院子》《安康古建筑》两册重要文献书籍。“这两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安康的老院子、古建筑,了解到古时人们的建造艺术和建筑特色,从而增强人们对老院子、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汉滨区住建局参与编纂图书的工作人员付松涛说。

修旧如旧,传统村落绽放新魅力

走进谭坝镇马河社区陈家院子,一栋青砖门楼映入眼帘。院内两块鎏金镂刻“良选”“良策”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一块记录着“大清嘉庆十七年”落成,一块书写着改造后的竣工日期,两块牌匾见证了曾经的辉煌和当下修缮的艰辛。

“这种保护性修复,费工费时,因为我们要尽量保留它的原貌,瓦片、墙砖、地砖,哪怕是一个飞檐,我们都多次拍摄照片、视频和生产厂家反复对接,进行定制,从而才形成现在的样子。”陈家院子修复工程施工方负责人胡运超说。

在传统村落修复保护过程中,怎么体现与群众的共建共享?

“我们通过租赁、流转等方式,盘活长期闲置的传统建筑资源,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将老建筑提升改造为餐厅、酒馆、民宿、收藏展示、主题书店等进行开发利用,让房主变股东,享受红利。”谭坝镇党委副书记朱纪勇说。

距离谭坝镇马河社区80公里外的早阳镇高山村孙家大院,之前因为年久失修,曾经辉煌气派的两栋老院子,在时间和风雨的侵蚀下,已失去了原来的模样。为了抢救具有时代特色的古建筑,汉滨区住建局及时联系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美设计院,利用3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因地制宜、保护优先、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后,并安排了专人进行管理,如今,孙家大院成为汉滨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之一。

结合“厕所革命”、美丽汉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步实施传统村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工程,同步推进水、电、气、路、消防、通讯等改造,配套旅游接待、文化医疗、公共交通等设施,改善宜居宜业的基础条件。

“传统村落的修缮,结合当地村容村貌,确保整治完成后村貌焕然一新,使其成为集聚区内一道亮丽风景线。”汉滨区住建局总工程师曾宏说。

连点串线,群众因传统村落而富

沿双龙镇新华社区村级路盘山而上,半小时就到了社区17组的“天宝古村落”,这里33户风格统一的民居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茶园间总能看到农人劳作的场景,伴随着袅袅炊烟,三两声犬吠,农家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间的恬淡闲适油然而生。

“房屋改造好了,水、电、路也都改造好了,家里的7亩地流转给了茶业公司,每亩有300元的流转费,茶叶季在茶园务工,农闲时就在周边找一些活做,一年下来保底收入也在4万元。”双龙镇新华社区17组村民陶远才说。

依托天宝古村落,双龙镇顺势而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目前,全镇茶园总面积1.8万亩,茶叶年产量达500吨,累计培育省市区级茶叶园区7个,茶叶合作社10个,已实现“人均一亩茶”和年户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

汉滨明确,以早阳高山村和大沟河村、谭坝镇马河村和前河村传统村落为节点,形成以早阳镇、谭坝镇、石梯镇为核心的生态秦巴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发展片区;以叶坪镇桥亭村传统村落为节点,形成以叶坪镇、中原镇、紫荆镇为核心的红色文旅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发展片区;以双龙镇新华社区国家级传统村落、五里镇五里社区省级传统村落为节点,形成以洪山镇、双龙镇、五里镇为核心的茶旅融合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发展片区。

汉滨充分发挥三个片区内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实现资源规模化、多样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进区域内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传统村落连片保护且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纵观月河、蒿坪河、流水河、岚河、吉河、黄洋河,如今,7个国家级、27个省级传统村落,就如同分布于河岸边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释放着耀眼的光芒,依托这些古村落,成片的茶园、核桃园、魔芋园、蔬菜园等已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径,农家乐、农家宾馆,涉及康养、旅游等一批服务业正在崛起。

连点成线、连线及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随着全区各行各业群策群力,共同担当,在不久的未来,汉滨这片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一个个闪亮的传统村落以及它背后承载着浓浓乡愁的文化将大放异彩,随着阳光温暖汉滨大地,随着春风滋润汉滨每一个角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