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oss-cn-hangzhou.aliyuncs.com/fengtai/2022-07-11/da29c1be9f60881566dc05d4a1b5788a.jpg)
![](http://epaper.file.routeryun.com/other/other/5acd701f580be.png)
历史拾遗
古代“夜市”兴衰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人们对于古代集市最早的一个认知。
夜经济的起源
说到夜市经济,这个词比较新,但说到夜市,这可真就是个老词了。关于我国古代夜市的最早起源,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最可靠的说法是起源于西周。据《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里提到的夕市就是夜市的雏形,然而当时在夕市上活跃的主要是一些小商小贩。到了两汉时期,我国正式出现了夜市,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豳地、姑臧、姑奴以及狼月荒等边疆地区都有了成规模的夜市活动,更不用提经济发达的内地了。
唐朝夜市光彩夺目
唐代,是夜市(唐时称“夜肆”)得以产生的滥觞。那时的唐朝实行“宵禁”制度,一旦入夜,任何人不得在街上走动,违令者定罪发落。因此,突破当时各种各样的城管条例和市场交易时间、地盘的制约,是史上“初代夜市爱好者”们享受一种崭新生活新鲜感的源泉。
当时的都城长安,商业繁盛;从唐中期起,商业冲破了地域的限制,开始越出两市(交易区),渗入坊(住宅区)间。后来,坊间的店铺又逐渐冲破了时间的限制,务本坊西门率先出现了“鬼市”。
鬼市是古代宵禁制度的产物,人们在凌晨三四点钟避开守卫到达秘密的指定地点,进行买卖,交易一些白天里不能出售的东西。
“长安暖月银光泄,古唐夜市酒旗斜。对月一举三百觥,醉卧十里长亭街。”,在文人笔下,盛唐的夜市极为繁华,街边酒坊饭铺一字儿排开,好酒佳酿香味扑鼻,中唐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是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夜市灯火以千数,虽说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但也可想象到唐朝夜市的盛况。千年都城,大唐遗风,每个角落都充满故事,每个地方都诉说着平仄韵味。
宋朝夜市消费主体扩延
宋朝的夜市,不同于唐代夜市只出现在少数商业繁盛区,且多限于供达官豪吏纵情声色的场所,宋代的夜市消费主体扩延至社会各个层次,是真正属于市民自己的夜市。
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取消宵禁制度,并采用了坊市合一的城市规划,大大地解放了当时老百姓的活动范围和时间。
北宋的首都开封,人口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南宋的首都杭州也是繁华异常。两座城市都是不夜城,坊市合一,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都很宽松并无限制,据说,常常是夜市未了早市已开,间有鬼市,甚至还有跳蚤市场,真正“车如流水马如龙”。
东京城内御街一带的州桥夜市,一个让减肥者落泪的地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夏天有“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砂糖冰雪冷元子(丸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咸菜、杏片、梅子姜”等;冬天有“盘兔、旋灸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煎夹子、猪脏”等滋补肉食。
吃饱喝足之后,再去繁华夜市的另外一处—马行街逛逛。到了马行街,就又是一副人间烟火,马行街长数十里,店铺比较多,绝对的购物天堂,小贩们担着茶汤四处游走,方便那些走得累了、唇干口燥的市民呷一口香茶、饮一碗甜汤,补充体力后继续吃吃逛逛。
元明朝夜市的断裂
夜市与夜市文化的断裂之处,发生在“元”代这一异域文明统治之下的历史时段。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元朝,南征北战的元代皇帝们,并不像唐宋一样的开明。闭关锁国,关闭夜市,都是他们的掌控这个国家的办法。
幸运的是,夜市到了明清,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明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见一些元代旧臣落魄贵族生活无着落,白天变卖东西不方便,就命设“黑市”便于交易。
古代夜市的多姿多彩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夜间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现代的夜市,说起来也更像是某座城市的旅游名片。
·来源网络·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