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乡愁
□ 武进公安分局老干部第一党支部 刘光俊
乡愁是一个颇具感情色彩的词语,从字面意思理解,大概是指远离家乡的仕宦、移民、游子、漂泊者等对故乡的一种感情和思念,是他们对久已远离的一方热土无限眷恋的情感状态。因为思而不达,于是愁肠百结。
毫无疑问,乡愁是游子乃至整个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绪表达,因而著名诗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2017年逝于台湾,母亲是武进人)于1972年在台湾写下的那首著名诗歌《乡愁》激起了许多人的感情共鸣,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近年来,乡愁一词似乎特别多见,也许是因为时髦之故。但不尽然,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拆迁、移居等生活环境的改变或一些旧容旧貌的消失。因此,他们虽不是“游子”,却有点类似,于是也有资格说乡愁了,而且说起来总是带着一种有些遗憾、有些失落、有些惆怅,甚至有些揪心的情绪。
窃以为,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无可厚非的,因为有些事物的改变或消失是无法恢复和再现的,而安土重迁和恋旧也似乎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和天性,哪怕彼地是异常肮脏和十分龌龊的,哪怕彼时是异常苦痛和十分不堪的,但当这一切行将或已经消弭,一旦回首起来,竟然还是觉得颇为留念和富有诗意。
我对乡愁的看法一向从众随流,但当我十分惬意地漫步在公园,发现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的时候,忽然意识到,人们的乡愁或许正从一个非常特殊的方面反映和彰显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何以见得?因为拆迁、移居等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或一些旧容旧貌的消失,大都是朝着“好”和“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以前人们居住的大都是草屋和平房,现在全都住上大瓦房和高楼大厦甚至高档别墅;以前大多数人家用的是土灶、烧的是柴草,污染严重,现在大都用上液化气、天然气,生火做饭真正成了举手之劳;以前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是泥泞地,并且常常是禽粪满地、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令人不堪,现在无论城乡,谁家的前庭后院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不是花园,胜似花园;以前农村的道路几乎全都是弯弯曲曲、逼逼仄仄、坑坑洼洼,满是缺口的羊肠小道、泥土路,现在几乎全都修建成宽敞笔直、四通八达的水泥或柏油大马路了;以前一座城市的公园往往只有一两座,且大多数需收门票,现在不仅城市公园密布、进出自由,乡村也处处是公园,且各有特色……令人感慨、兴奋、赞叹之处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是的,仔细考量,人们的乡愁确乎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祖国繁荣的另一种注脚,甚至社会发展越快,乡愁越多。而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人们不再愁温饱、愁安居、愁生计,因此也情有可原地变得“矫情”。
不管怎么说,人们有乡愁终究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毕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具有“保护”和“传承”意识的自觉。为此,我曾在特定场合应邀谈过一些不足为凭的意见和建议,并写过一些小文章,其要旨是是否可以以乡镇为单位,筹建一个村史村貌陈列馆之类的所在,让那些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有关记忆永远不消失,以此来解人乡愁。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