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 詹宁宁 黄雨晨
中秋时节,地处长江边的仪征市十二圩经济开发区沿江村丹桂飘香、果红苗绿。江苏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仪征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沿江村“第一书记”周维忠又骑行在乡间小道上,忙着去探望村里的10多位孤寡老人,顺便看看试种的200亩精品水稻长势。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或亲切地称他“小忠子”,或尊敬地唤他“周书记”,周维忠憨笑着一路应着。
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周维忠却说,是无数个“榜样”成就了今天的他。
时光回溯到40多年前。那时,沿江村百姓心中的榜样还不是“周书记”,而是“熊书记”——现年86岁、曾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熊秀莲。熊秀莲至今还记得,1949年的一天,解放军攻克敌人在长江北岸仪征的最后一个据点——十二圩,为渡江解放南京扫清了最后障碍。战斗结束后,有8位无名烈士因为血肉模糊无法运走,被就地安葬在沿江村。
解放军走的那天,年仅13岁的熊秀莲站在村口,眼中泛着泪花,依依不舍地目送队伍离开。直到今天,她还清晰记得战士们一个个跟她挥手并说道:“小妹妹,再见了!”
熊秀莲觉得这句“再见”,其实是一份嘱托,希望她照看好8位牺牲的战友。70年来,她默默守护着烈士墓地,用一生兑现了承诺。每到清明,她就去烈士们的墓地烧一叠纸钱;草长高了,她就去仔细清理一番……
熊秀莲回忆,年幼时的周维忠经常跟着她一起去给烈士们扫墓,帮她做些除草、烧纸等力所能及的事。“小时候提到熊阿姨,我们都觉得不敢想象,她实在太伟大了!在那个年代能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实在让人佩服。”周维忠说。
周维忠的岳父苏兴营住在离仪征不远的镇江世业洲,也是当地有名的好人。今年78岁的他仍然备受村里人的信任,退休后一直帮助打理集体鱼塘和农田。
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即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也经常能遇到乞讨者。有一次,苏兴营从外地打工返乡,回家时身上只剩一个裤衩。同村人以为他被打劫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苏兴营下了火车看到车站旁有位衣不蔽体的流浪汉,便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了对方。当时,苏家也不富裕,只有三四间茅草屋,但苏兴营还是尽己所能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为他们提供暂居之所。
周维忠从小家里条件十分困难,兄弟姐妹四人经常吃不饱饭,有时还要去邻居家借粮,还不上时邻居也不计较。就这样,周维忠吃着百家饭长大。1988年,沿江村招一名村电工,有着无线电修理技术基础的周维忠在村支书和村民们的推举下成功入选,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
无论是熊秀莲、苏兴营,还是接济过周家的善良乡亲,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周维忠的一言一行。20多年来,周维忠相继为沿江村8位孤寡老人当孝子送终;今年3月8日,他受中共扬州市委组织部委派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建设200亩精品水稻种植基地和55亩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从老一辈榜样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周维忠信心满满地带着沿江村民在致富道路上奋力前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