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碾子村:从受困在山到依靠于山再到跳出大山
大碾子村美景。宋玉文提供
□记者 石铁鑫
“十星级党组织”“赤峰市文明村”“赤峰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赤峰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在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大碾子村村委会里,金光闪闪的荣誉牌匾铺满了墙面,无言地诉说着这个小山村勤恳耕耘、收获甜蜜的历程。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村的发展现状,那就是‘挎着菜篮子、甩着牛鞭子、守着蜜罐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玉文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
在外人看来,大山深处的大碾子村发展条件不算优厚、空间较为有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这里难以形成产业规模。但宋玉文认为,发展好不好,决定性因素是人,这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与勤劳肯干就是最大的优势。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聚焦产业振兴,按照“调优结构、规模发展、提升效益”思路,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村域内建成设施园区2处,园区面积1200亩,共有暖棚67个,均以种植西红柿为主;建成3处规模化种植基地,分别是万亩景观梯田基地、大碾子村千亩黄金苗K8谷子基地和高品质蔬菜设施园区;建成年加工杂粮3500万斤的加工厂1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这一个大棚柿子年产量就能达到4万斤,刨去成本能赚七八万元。”“我在这打工一天还能挣200元呢。”“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我们村生活一点都不比城里差。”这是村民们的真挚心声,也是该村幸福的发展脉动。而这些大棚更高的挑高、更规整的布局、更少的占地等细节也处处体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理念,经实际测量,这里的大棚内温度要比周边地区大棚高出三度左右,有效提高了单位产量。
与种植业同样红火的还有养殖业。村民孙宏前些年还依靠贷款搞生产,如今家里不仅有数百只羊、每年家庭收入不下十万元,还带动其他群众一起干,像这样靠养殖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
在大碾子生态养殖园区内,道路整洁、棚圈规整,每一栋棚圈、每一座房屋上都安装着太阳能发电板,颇有现代感,这里有84户村民从事肉牛养殖,目前存栏量达2000余头。除了牛羊外,大碾子村还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与周边其他村一起养殖“憋龙沟”品牌小笨鸡,通过相互协作,把小笨鸡和鸡蛋销售到了北京、辽宁等地。
2021年,大碾子村村集体收入达15万元,而今年更是翻了一番,预计达到30万元。腰包鼓了,志气更足了,该村又把目光瞄准了乡村旅游。随着穿村而过的S219线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和临近的灯笼河草原、皇家漫甸、大光顶子旅游区持续火爆,加之自身生态环境优美,观赏性景观梯田、生态有机采摘园、房车营地以及更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一系列农旅融合项目业态也提上了发展日程。宋玉文表示,该村将从强化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入手,形成“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参与”的农旅产业发展模式,强化人才振兴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旅游经营理念和转型发展意识,增强乡村文化旅游影响力。
观念一变天地宽。登高望远,群山环抱的大碾子村宁静祥和而又充满活力,她的蝶变正是人的思维与实践从受困在山到依靠于山再到跳出大山的过程,也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典型示范。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