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11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化副刊
2022年11月24日

百里盐田话今昔

—— 一张获奖图片背后的故事

□ 黄 海

阅读量:238

前不久,收到来自韩国仁川国际海洋摄影节的获奖证书——我在2017年拍摄的华能江苏如东H3海域30万千瓦“双十”风电场作品获得优秀奖。

记得第一次乘工作渡轮出海拍摄“双十”海上风电场是这年夏天。在波涛汹涌的海面颠簸四个多小时后,船终于靠上海面作业平台。风浪正劲,尽管拉紧了缆绳,工作船还是大幅度上下起伏,必须找准时机,眼疾手快迅速抓住舷梯攀爬而上。而随身携带的器材设备,则和其他施工人员的行李一起吊上平台。

整个30万千瓦风电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所谓“双十”风电场,指距岸基10公里以上、安装点平均水深10米的近海风力发电场。随着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沿岸滩涂的风场资源几近饱和,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同时更好利用近海风场效能,国家从2011年出台政策,鼓励海上风电项目向近海延伸。

潮汐瞬息多变,海床地形复杂。在台风肆虐、烈日当空的夏季三伏天,作业平台上这批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不断修正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流程,已将每座风机安装调试时间由开始阶段的8天缩短至3、4天。海上施工,首先得有安全可靠的作业平台。这个项目采用国家能源集团所属龙源公司自行研发制造的“龙源贰号”作业平台,载有1500吨主塔吊机和其他多台小型吊机。集控室24小时有人值班,时刻监控和校正因海流潮汐变化和侧风影响出现的平台位移,确保精准定位和吊装风机设备的误差最小,同时保证船用发电机系统正常运行。

八月骄阳似火,风机塔筒内部完全密闭,直径5米、高90米的塔筒只有一个检修进出口,安装人员每天从塔筒内部的垂直钢梯上下往返,等于负重垂直登上30层高楼。塔筒密闭不通风,内部最高气温达到55°C。龙源公司在高温期间调整工作时间,分为两个施工班组,晚上20时由一组开始夜间施工至午夜,接着另一班组轮换工作至次日上午8时,大家工作十分辛苦。

而整个施工平台就是一个微缩的社区。船员和施工人员往往出海一两个月才轮休,胡子长了自己刮,头发长了相互剪,清一色的汉子们生活工作在一起,朝夕相处也其乐融融。这里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有速冻和冷藏室,分别储存蔬菜和其他食材,有安装在餐厅的数字卫星电视,可以看到实时的电视节目。餐厅角落里有个铁丝笼子,上面罩着遮阳网,我凑近一看,里面是两只海鸥,其中一只耷拉着一边翅膀,有些萎靡。看到我好奇,船员告诉我,不时会有极度疲劳或受伤的海鸟飞落船舷,李船长收留它们,每天喂食小鱼虾,还给它们疗伤,等到它们恢复健康后,就打开笼子,托海鸟在手,放飞于海天。

我们当时所在的作业平台距岸基20多公里,夜晚隐隐约约能看见远处岸边的光亮。手机信号很差,晚上可以微信聊天,通话却时断时续,没一次顺畅的,到了白天信号更差。华能集团之前请的两批拍摄人员都在海上航拍时发生过坠机事故。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补给工作船不是天天都有,航拍一旦坠机,手头没有备用机的话,当次拍摄施工节点的任务就失败了。我比较幸运,前后六次拍摄都顺利完成,没有发生意外,由此赢得了华能的信任。

我和技术员王虎住在一个舱舍,他睡下铺,我睡上铺。狭小局促的案几上摆放一个鱼缸,里面十多条长尾热带鱼不时游弋。王虎不到30岁,也许因为长期在海上作业,每次出海两个月以上,加上他沉默寡言,除了工作时间就躲进舱舍与小鱼儿为伴。90后运维班班长孟翔宇是从陕西来的“旱鸭子”,刚开始,每次搭工作船穿行于各座风机间执行操作时,都会晕船狂吐。后来,他出海前就干脆不吃饭了,省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小孟告诉我,现在风机调向和启动停机都实现了远程遥控,不用再高频率出海操作。

据史料记载,清雍乾时期的两淮地区,南起吕四,沿海岸线绕过今日如东栟茶老坝一带,北至海州即如今的连云港,七百里茫茫海滩“盘馓千镬鼎立,荡草扬灰蔽日”,那是怎样一派壮阔的晒盐煮盐场景。遥想当年,吕四至南通的运盐河通场河连接通扬运河直抵扬州,百舸争流。如今,张公堤犹在,堤内的芦草荡已是万顷良田和连片的绿色产业集群,堤外的盐场变成了风车林立的风力电场。风电深入近海远海,千桅迎风,绵延七百里的苏北沿海已成为千万千瓦级“海上三峡”风电走廊。

昔日的堤坝在两岸茂密的防风林中蜿蜒游走,驱车穿行其中,想象着不断超越了一趟趟满载麻包的运盐独轮车。历史在暮霭中渐渐隐去,可这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世事沧桑的变幻,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图为获得第五届韩国仁川国际海洋摄影节优秀奖的《华能江苏如东H3海域30万千瓦风电场》。 黄 海 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