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青年“跳回农门”大有可为
张暄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层次人才下乡、返乡就业创业,我县亦是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新农人”活跃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大舞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我县,已经出现了一批创业创新、村强民富的好典型。在越溪乡,白领设计师陈灵肖回乡创业,开展浙贝母与水稻轮作的“一地两用”新模式,产出效益超百万元的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走上了农业致富路;在一市镇,蟹农之子陈仲返乡创建青蟹品牌“蟹大人”,成为国内“蟹公寓”式养殖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先行探索者,获奖无数;在梅林街道,85后姑娘何旭泓辞职回村,将村里的特色美食“长寿糕”做出了大名堂,不仅自己成为了长寿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也推动了河洪长寿村的品牌效应……
正如何旭泓毅然返乡时所言,“之前去过很多城市,许多村子都在做特色产业,我觉得这是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站在乡村振兴的风口,越来越多新青年带着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活跃的思维想法回到家乡成为“新农人”,借助互联网+农业的浪潮,挖掘乡村特色农业、旅游资源等,催生了一大批富有想象力和市场前景的农村创业项目。
新青年“跳回农门”、“新农人”竞相涌现,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与家乡情怀,更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然而返乡创业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苦干实干、久久为功,考验的是政府和创业者的共同努力。想要真正推动大学生等新青年返乡创业成为潮流,我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要让新青年“愿意回”。搭建平台,加强交流与碰撞。新青年群体有广阔的视野和无穷的想象力,很多人有想法,只是不知道怎样去做。通过开展座谈会、青年论坛、乡村创新创业大会等形式,能让他们激发创业热情,明确创业思路,分享创业资源,实现长效涌流。例如我县开展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乡聚毕设”行动,帮助学子亲身感受宁海的变化与成就,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成为宁海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其次要让新青年“留得住”。政府部门应了解“新农人”需求,给予政策扶持。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社保补贴、购房补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要优化创业环境,为返乡青年提供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资源。宁海农商行就推出“好青年”创业贷款,授信县新农人联谊会,以金融力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护航新农人创业创新。
最后要让新青年的成果“出得去”。新青年学习能力强,政府部门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创业培训、信息沟通、行业交流等机会,同时,他们也应以“传帮带”等形式将先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电商运营方法等授予当地村民。如此一来,农民们懂网络、会直播,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广开销路,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转型升级未来可期。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随着越来越多新青年“跳回农门”,乡村振兴之路必定越走越广阔。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