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文艺
2023年02月24日

呈现中华古文明的深厚底蕴

——读《文物中的鸟兽草木》有感

□文/甘武进

河南临汝县阎村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的成人彩陶瓮棺上的“鹳鱼石斧图”,是一件著名的史前艺术品。在现知彩陶艺术中,气势最为宏伟,长期受到文物、考古与美术界的重视。它的魅力究竟何在?在《文物中的鸟兽草木》这本书里,作者刘敦愿坦言:我也曾经进行过一番思索,总的印象是:画法天真直率,毫不雕琢,风格简洁,颇有新意,正是这个史前人类的童年时代精神的体现,因而感染力也就特别强烈。

刘敦愿先生是中国艺术史学的奠基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视野,其系列的扎实研究,集中表现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书从出土器物上的动物图案、纹样入手,做类别的专题研究,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形态的分析,兼顾形式与意义两端;史料涵盖古今,分析贯通中外;介绍文物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覆盖古代神话与民俗、古文献、古代农业史科技史等诸多内容,生动地论证了古代文化的历史观、艺术观,帮助今人认识中华古文明的丰富性和文化脉络的传承。

出没于古代器物与画像中的鸟兽草木,题材广泛,映现着人们与自然界生物丰富密切的关联,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黑山屹立于河西走廊西端。20世纪70年代中,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大量以狩猎题材为主的岩画。岩画狩猎图像中,动物形象的刻画拙朴、粗犷而又生动写实,如骑马的猎者在追逐一只野驼,驼在狂奔,高空一鸟翱翔等。河北定县出土的西汉铜车饰,用金丝嵌出狩猎题材的画像,其上的人物、鸟兽,总数有126个之多,线条细如毫发,不仅是罕见的古代工艺精品,也是难得的古代绘画杰作。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样,因为只是一个兽面,就好像是“有首无身”,因此,自宋代开始,金石家们就以饕餮来命名兽面纹样了。作者说:根据出土文物、历史记载中的民族学资料,参照民间风俗,可以考见兽面纹样在中国古代不仅出现得早,延续的时间也特别长久,并形成商周青铜器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后虽然衰歇下来,但残迹若有若无,或隐或现,犹如涓涓细流,始终未曾断绝,可以说是中国宗教与艺术方面一块“活化石”。古今两相对照,可知兽面的安置,应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等,用意明确且简单。

1975年陕西宝鸡出土了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车饰,其上披发文身人像背部可见双鹿纹饰,可以是族属标志,为犬戎中可能有鹿族存在提供了线索。这件车饰为犬戎族所铸,从器物形制到装饰方法,都自有特色,人物的发饰与装束,带有西戎族披发的特点,显然同中原有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说:“近三四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原地区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所谓蛮、夷、戎、狄等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在同步的发展,表现在青铜文化方面,冶铸技术既已相当精湛,艺术创作也往往独具特色并有种种创新,完全改变了以往的先入之见。”

山东泗水县岳石文化层中,曾出土三件夹砂残陶器底,其上印有羽状叶脉印痕。古代陶器底部常留有布纹、席纹,这样的叶脉印痕很少见。此拓片经专家鉴定:“这些确实是陶坯放置在天然树叶上压印而成,决非人工的划纹或捺纹,树应属蒙栎或柞栎。”山东多柞栎,柞栎树叶子既然随处可得,岳石文化时期制陶用来衬垫陶坯,以替代布、席之类物件,也就是很自然的了。另外,岳石陶鼎鼎足划纹中多叶脉纹,过去的描述多称之为“枝叶纹”,因为这个器底印痕的发现,说明不无可能当时制作时确实是有意识在模拟这种柞栎的叶脉了。

本书通过描述文物中的鸟兽草木的这些图案、纹样的风格,剖析其意涵,来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彼时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活,追踪古族的征伐与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与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多方面的价值。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