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探索“养老+助残”服务模式打造智能养老院
有效应对“残疾老龄化、老龄残疾化”难题
回兴街道高岩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耐心指导残疾老年人做手工
本报记者 杨青 摄
□本报记者 杨青 通讯员 吴光霞
为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残疾老龄化、老龄残疾化”难题,近年来,渝北区积极探索“养老+助残”服务模式,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康复训练室、文体活动室、日间照料室等设施,为残疾人和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助餐、助浴、就医、居家护理、紧急救助等温馨服务上万人次。
多样服务,让“养老”变“享老”
“用绿色卡纸卷一个花杆,再用一张A4大小的卡纸对折……”近日,回兴街道高岩路社区养老服务站在文体活动室开展手工DIY活动,一位社区老人耐心细致地为老年残疾人介绍和演示郁金香的制作方法,老年残疾人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动手实践起来,经过不断的尝试,一朵朵色彩斑斓的“郁金香”呈现在眼前。
宋婆婆因身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很少出门。“本来以为这次活动我参加不了,没想到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专门过来接我,真的很感谢他们!”宋婆婆说。
作为“养老+助残”的综合型服务站点,回兴街道高岩路社区养老服务站有日间照料室、理疗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配备了综合训练器、上下肢康复训练车等康复设施和器材,可提供日间生活照料、上门助餐助浴、心理疏导等多种服务,并长期开展烘焙、书画等趣味课程和文艺汇演、免费义诊等公益活动,并建立了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等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关爱机制,提供上门助残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
“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我们一开始做‘养老+助残’综合服务的出发点。”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渝北整合阵地、资金等资源,将基层设施利用最大化,将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为“养老+助残”综合服务点,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康复训练,精准服务暖人心
“坐在治疗台旁,双手叉握,前臂放在滚筒上,用健臂带动患臂来回推动滚筒……”日前,在仙桃街道舟济路渝馨家园,康复训练师欧老师耐心地为陈爷爷讲解推滚筒的动作要领和训练要求,并做康复动作的示范教学。
陈爷爷因脑梗导致右肢不灵活,情况已持续半年多,经过近一个月的康复训练,陈爷爷状态明显改善,右侧上肢变得灵活了,手部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日常生活大部分已可自理。“2月份以来,我都在这里进行康复治疗,已针灸治疗12次,效果明显。”陈爷爷说,家门口就可以康复训练,既方便又省钱。
据介绍,舟济路渝馨家园设置诸多康复训练器材,如偏瘫助行器、肩关节训练器、健腰机、滑轮吊环训练器、中风偏瘫训练器等。自开展“养老+助残”服务以来,舟济路渝馨家园已为50余位老年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为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开展了上门服务。
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养老院
“多亏‘一键呼’系统,要不我可就危险了。”不久前,新都花园社区81岁的老人王爷爷在家中从轮椅转换至马桶时不慎跌倒,王爷爷的老伴无力搀扶,于是王爷爷按下“一键呼”的急救键。仙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收到呼叫信息后语音跟老人进行沟通,该中心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提供的详细信息,通知救护车10分钟内就赶到老人家中进行救援。
据了解,仙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平台的“一键呼”系统在该中心建设专属急救线路和服务器,实现呼叫信号快速受理、高效处理,形成急救绿色通道。
“依托智慧平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20余位失能、半失能老年残疾人建立信息化数据档案,为他们免费配发“一键呼”、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实现呼叫、派单、服务“一条龙”服务,打造了无围墙的社区智能养老院。”仙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老人们通过一个电话或指令就能享受到互联网助餐、健康安全管理、居家安全监管、关爱巡访管理等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成都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