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因素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毒物一次或短时间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以化学、制造、水处理、开采、建筑等行业多见,清洗、检修、生产、采矿、挖掘等岗位的危险性较高。
直接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较多,主要以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苯及其同系物、金属和类金属等为主,不同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有所不同。导致急性中毒原因有:1、作业人员缺乏职业健康安全教育,防护意识差。2、作业人员没有使用个体防护设备或使用的防护用品不当。3、作业场所没有密闭通风排毒设施或排毒效果不好。4、作业岗位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5、设备跑、冒、滴、漏,或设备故障、设备没有维修、检修。6、施救人员没有防护时的盲目救援、不当救援等。
如何预防职业中毒
用人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种类进行识别,通过现场检测评估劳动者的暴露水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劳动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加强通风排毒等。
(2)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职业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建立岗位操作规程,保障现场监测、工程控制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运行和使用等。
(3)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可以进一步降低危害水平,合理使用,可以将危害水平或强度降低到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水平以下,是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4)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严格操作规程。
(5)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调离职业禁忌工作岗位。
(6)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毒物的排出量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县安监局)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