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科技工作者
□ 本报
吴鸿飞:
与福鼎白茶共成长
“施肥的话,最好有机肥结合茶叶专用肥施用,达到既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又能使茶树生机尽快恢复。在施肥比例上,应在施用氮肥基础上,多配施磷、钾肥,以促进台刈或重修剪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树体伤口的愈合……”近日,随着我市进入茶园休(养)或夏茶采摘期,福鼎市高级农艺师吴鸿飞也走进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指导着茶农如何利用该段时间进行茶园养护。
或许一般人对于吴鸿飞是谁不甚熟悉,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这个名字却与我市茶产业的发展相伴相生。
1982年,吴鸿飞初至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从事茶业技术研究、指导、推广工作。风风雨雨四十余载,从初归家乡的青年才俊,他渐渐成长为腹载五车的农业专家,吴鸿飞将自己全部的青春与才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福鼎这片土地——
在2011—2013年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吴鸿飞作为福鼎市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参与了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了茶园生态建设、茶叶初制加工清洁化改造、茶叶加工设备升级换代及茶园水、肥、药一体化、茶园平衡施肥技术等示范试验,在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研究与应用”项目中,吴鸿飞作为福鼎市主要技术负责人获得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嘉奖。
一直以来致力于品种选育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吴鸿飞还主持了“歌乐茶”品种的选育研究。2011年,凝聚了广大茶人心血,福鼎市几代茶叶科技工作者30多年努力研究选育的“歌乐茶”品种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同年,吴鸿飞在2011年第二期福建《茶叶科学技术》刊物上发表了“茶树新品种歌乐茶选育研究报告”。除此之外,对被列入福建省种质资源保护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等三个品种的种质资源,吴鸿飞也坚持认真做好品种碑的设立、各品种种性特征的档案登记,制定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针对性地开展适制性研制工作。
“农民种植的水平,体现的是农业技术人员的水平。”2021年,吴鸿飞亲自参与了点头江美、观洋3000亩高标准生态茶园示范片建设,建设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以全部使用生物技术(释放害虫天敌+使用生物制剂)辅以种植花草树木、农业防治、物理调控等配套技术。建设至今,茶叶农残抑控成效明显,茶叶香气、滋味等品质特征得到显著改善,茶农效益与茶园生态效果明显提高。
作为福鼎市绿色防控技术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做好生态茶园建设工作;作为茶园伏季休茶技术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参与茶园伏季休茶技术方案的制定及推行;认真开展白茶加工技术研究,为提高福鼎白茶品质提供理论支撑;积极开展茶叶技术培训,提高涉茶人员茶叶技术水平……吴鸿飞以技助农,扛起了我市的茶技推广大旗。
陈振声:
向内求索 向外探究
日前,宁德市泌尿外科诊治新进展培训班在鼎召开。培训会上,福鼎市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陈振声面向100名培训学员,以沉稳有力的发言,在演讲台上分享了上尿路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心得,为我市医疗队伍“传经送宝”。
陈振声是我市第三届市管优秀人才、福鼎市医院“十佳医生”,现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专委会委员,福建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学组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宁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
从医2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以“干”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求,更好地以科技引领医疗实践、引领专业的发展。
在临床工作中,陈振声一直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2010年,陈振声在外进修回鼎后,率先在我市推广了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等手术,填补了我市泌尿外科腹腔镜应用的空白,给福鼎患者带来了微创手术的福音。2021年,陈振声又一次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到了新的医疗技术,回鼎后便以精准高超的技艺,施行了新技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为福鼎人民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临床经验”与“学术科研”齐头并进,让科学技术推动福鼎医疗事业发展。陈振声也非常注重推动我市科研学术水平的提升。他曾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持了2020年福建省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一项,以及2020年福建医科大学临床专项校管课题一项。2022年在医学SCI期刊《Journal of Cancer》上,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论文,影响因子4.48分。除此之外,陈振声还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