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爱山岗:白云深处有人家
●胡克钧
王爱山岗是宁海原生态景观较多,文化底蕴较深厚、却“长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佳处。去年隆冬,我邀约3位志同道合的“驴友”慕名去王爱山岗作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巡游。因时间仓促,游到筯竹庵返程。此行,我发现徐霞客在《游记》里曾记载在王爱山岗“筯竹庵”吃过中饭,现在把此庵写成“筋竹庵”。“筯”与“筋”形相似,但读音与内涵却天差地别。为此,我曾作了些考证:筯竹的竹杆可做筷子,如杭州的“天竺筷”即以此竹为原料;在古代此竹杆也可做箭杆;其叶可包粽子,也可做笠帽。因此,此竹又名箭竹,天台山四周盛产此竹。导致笔误的根源在何处?我曾多次询问当地土生土长的人,他们都说:当地人都叫此地为金(筋)竹岭,此庵为筋(金)竹庵。据此看来,此名称也没错。但是几经沉思终有所悟:宁海方言里没有舌尖音,把一些舌尖音的字、词都读为舌面音。如称猪(舌尖音)为“肉肉”(舌面音);称鸡(舌尖音)为“嘎嘎”(舌面音)。“没有”读作“无不”……据此而知;把箭(jian)竹岭读作金(筋jin)竹岭,把俗名的箭竹庵写成筋竹庵。根源是因宁海方言的发音而起。然而在今天,文字的发音与书写应该规范化,希望有关单位和经办人予以关注。
去冬王爱山岗之游,去也匆匆,来也匆匆。今年春节后捡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让小儿子驾车,再陪我去游一次。从宁海出发,仅40多分钟,即到达筯竹庵,然后折向西北,来到山头程。此处是王爱山岗面积最大的一块山坡地,有名闻遐迩的金桃种植园。此桃果大、味甜、成熟期晚,深受人们喜爱。驾车继续沿西北方向前进,大约驶了10分钟,来到一处悬崖峭壁,翻看导游图,位于白沙山与茅尖山之间。仰首翘望,头顶山岩,壁立千仞。早几天下过一场大雪,平原地区早已冰融雪消,而此处岩壁上仍是白雪皑皑。俯视山谷,深渊万丈,唯见云雾翻腾,使人胆颤心惊。透过云雾,下面乃是茫茫白溪水库,犹如一面镜子,镶嵌在苍山翠谷之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顿时在脑海中浮现。小儿子立即取出摄像机,录下景观。
沿山间公路继续前行,沿途没有看见一个行人,也没有碰到一辆汽车,偶尔看到有几幢小屋,白云深处,仿佛远离尘世的玉宇琼楼。身临其境,不禁使人沉思遐想。
进入一个云雾缭绕的山谷,路牌上呈现“兰田庵”红色大字,这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于是立即停车。凑巧,两头一大一小、别处罕见的“天台山小狗牛”踱着慢步从村里出来,见到我们立即停住脚步,好像奉命前来迎接远方来客。我的小儿子从未见过这么矮小的黄牛,感到新奇,又立即取出摄像机来。这两头黄牛仿佛有点灵气,立即昂起头,两眼凝视着录像机,让我们尽情地录像。听说这一带的牛,都是无人放牧。它们天亮出门,天黑回家。主人从不过问,一切顺其自然。每天悠哉游哉,既不愁温饱,也不怕辛劳,堪称是当地最逍遥自由的生灵。
目送小狗牛踱步离开,我们沿着斜坡路进入兰田庵村。此处四周高山环抱,但水源充沛,是深山幽谷中的水乡泽园。古代有一佛陀在此地的澜田里建了一个庵,以后形成村落,因此名曰澜田庵。为求吉祥高雅,改名兰田庵。站在公路上遥看村里的房屋,大都依山而建,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之后建造的钢筋水泥结构楼房,也有不少老式砖瓦房。我们漫步在村道上,感到空空如也,似入无人之境。惟见鸡鸭成群、黄狗挡道。但这些畜牲胆子都很小,见到陌生人,立即跑进自家庭院。我们折入一家庭院,叩门呼叫,走出一个年过六十、气色红润的老人。我们阐明造访目的,主人很健谈,对我们的疑问逐一作答。他说兰田庵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落,原有四五十户人家、200余人。改革开放之后,青壮年都去外地打工,小孩子跟父母也在外地读书。唯有老人或残疾人留在本地,目前常住人口不足20个。
经过兰田庵这条公路,向南至冠峰,向北可到横路庵。再进去没有汽车路,只有步行古道。由此北上属宁海管辖的还有十几个村庄,其中3个原是“新昌飞地”,村民大都是古代看山人的后裔,以农为业。改革开放之后,这些村的居民与兰田庵相似,大都是十室九空。听了老人的介绍,既感到惋惜,又感到有某种合理性:现在农民离家进城,农村变为“空心村”,与过去农民背井离乡,性质截然不同,一是被迫,一是自觉。从前大都因天灾人祸,在家无法生存;现在则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离开家园。
离开兰田庵,驱车来到海拔800余米的冠峰。据考证:当年徐霞客自宁海取道王爱山岗去天台华顶山,第一天宿梁王,第二夜住弥陀庵。冠峰即为弥陀庵旧址。此处海拔虽高,但地势较平坦,水源丰富,草木茂盛,是一处宜居之地。解放后我县曾在此开办过一所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鼎盛时学生有100余人。当年的校舍至今犹在,两幢砖瓦平房,还有水泥操场,一幢教职工宿舍,以及食堂、仓库等辅助性建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愧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校。由于远离城镇,当时又没有公路,粮食、蔬菜当地无法自给,学生往返全是步行……为时不久,这所农业中学人去楼空。昔日的校园,如今成为旅游者的接待站,凡来此寻幽访古的客人,通过有关旅游公司,提早一天预约,皆可在此用餐、住宿。食品俱是高山蔬菜,饮用水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环境优雅,空气新鲜。
冠峰东南方的山岗顶上,有一个终年不涸的仰天湖。我们慕名而往,沿着登山步道的标记,登上海拔700米的山岗,但见高山环抱盆地,四周泉水渗透,中间成了一个形似铁锅的大湖泊,面积约有20余亩。由于水源充足,湖水长年不涸。附近又没有村落,因此从未开垦,湖中长满水草。由于无人打捞,日积月累,逐渐变成了沼泽湿地。幸好盆地北边有个天然出水口。每当湖水上涨,会自动从出水口溢出。因此湖水既不涸,也不腐。清泉永注,碧水长流,被游人誉为“宁海的长白山天池”。
正当我们饱览了湖光山色,准备返程时,突然听到山下嘹亮的歌声和喧嚷声,60多个青年男女沿着登山步道,踏着皑皑白雪,拾级而上,在白云深处与我们挥手微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