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美食
2014年05月09日

长街泥螺

●洪昌成

其实“长街泥螺”与“长街蛏子”的产地,都在月兰村、长胜村一带沿海滩涂上,即现在的下洋涂。这里有广袤的海涂,稀软肥沃,少沙质,无污染。所产的泥螺香软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泥螺有春螺、夏螺和秋螺之分。春螺产于谷雨前后,体形小,壳薄肉嫩。因此吃春螺要技巧,初食者往往会“带壳嚼”。夏螺盛发于初夏,即农历四月麦黄季节。夏螺不仅发于白天,夜里更多,我们家乡人称为“夜螺”。夜螺大如蚕豆,散布广,趴在坑坑洼洼中。这儿一滩,那儿一簇,有的三五个泥螺簇聚在一起,有的拖着晶莹透明的泥螺蛋(卵泡)。此时,海涂上灯光闪耀,人影绰绰,热闹非凡。尽管捉泥螺的人多,但人人都有收获,都有一份喜悦。

直至仲夏,泥螺稀少了,舌又特别硬,已不受人青睐。秋螺产于农历八月份,桂花正开,我们称为“桂花泥螺”。这桂花泥螺不管鲜食或腌制都很香,但舌头稍硬。

泥螺是非常神奇的小精灵。天气太凉、阳光猛烈或刮风下雨都懒得爬出。如果下起毛毛细雨,它们会立即披上一层薄薄的淤泥,我们都说“泥螺穿蓑衣了”,要赶紧捉。如遇天气突变,泥螺会顿时消失,任你“望海兴叹”。最好是天气暖和或一场雨后,太阳初开,才是捉泥螺的最佳时机。

笔者童年时就在海上捉泥螺了,不仅了解泥螺的习性,还懂得如何烧泥螺和腌泥螺的方法。记得每当我捉泥螺归来,先在桶中倒入适量的咸卤,或抓几把食盐,再不停地搅拌,直搅得泥螺晕头转向,桶中泡沫满溢才罢休。当然还要掌握分寸,如果太淡了,泥螺不会死;太咸了,泥螺会僵舌(即缩进舌头)。即使腌熟了,也是硬梆梆的,味同嚼蜡。

泥螺可鲜食。我常用少量的山粉、韭菜做糊腊羹吃,或用油、盐、韭菜炒着吃,但我更喜爱的是清炖泥螺。将泥螺在饭锅中蒸熟了,再拌上少许猪油,顿时香味扑鼻,使人胃口大开,最后连汤也用来淘饭吃,那才叫过瘾呢。腌制泥螺要讲究方法,先将泥螺洗净,拌入适量的食盐,然后装入坛罐,但坛口千万不能密封,否则泥螺会白壳、变味,甚至发臭。最好用一张洗净的棕榈丝蒙住坛口,用细绳扎紧,既防蚊蝇污染,又通风透气。放置10来天后,将坛罐中的泥螺卤过滤后煎煮,冷却后重又倒入坛罐。如此反复三四次,咸泥螺越发醇香可口,可久藏不腐。记得年轻时,常见有人吃了没成熟的咸泥螺,下巴、脖子和脸像发酵似肿起来,家乡人称作“泥螺胖”。有经验的老人会说“泥螺有毒素,百鸟不食,最好吃些蔬菜”。我也曾发过一次“泥螺胖”,向邻居讨了一棵女菜(也叫尼姑菜)煮着吃了,发肿即刻消退,真是灵验。

现在吃泥螺和腌制泥螺的方法甚多,什么葱油泥螺、爆炒泥螺、麻油凉拌熟泥螺、冷冻咸泥螺等。腌制泥螺也不能太咸,食用时配上黄酒、白糖、大蒜瓣、味精等佐料,味道更鲜美。但美中不足的是现在市场上经销的泥螺,大多是人工养殖的,体形虽称肥硕,但滋味和香味哪能与当年的野生泥螺比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