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9月21日

“传”下去“活”起来

赤峰“非遗”大有可为

□记者 宋玉静

赤峰雅乐、宁城评剧、蒙古族刺绣、敖汉玉雕、巴林格斯尔、奶酒制作……一个个赤峰人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惊艳了时光,温润了流年,在时间长河中承载着一个地区的血脉基因,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绽放新活力。

作为凝聚先辈智慧与卓越价值的精神财富,“非遗”在被传承保护的同时,也正迈出新的脚步,以另一种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较多,具备着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助推经济发展的潜力。据统计,全市目前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711项。按项目层级划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占全区总数的6%;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5项,占全区总数的13.76%;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5项,占全区总数的9.73%;旗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11项,占全区总数的19.25%。

记者了解到,在全市已形成商品的9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中,传统技艺类项目共95项,占已形成商品项目总量的94.9%,体育及棋牌类项目3项(分别是阿旗冰上阿日嘎、蒙古康乐牌、蒙古族鹿狗对阵游戏),占已形成商品项目总量的5.1%。95项传统技艺按产品类型可分为:食品制作46项(以蒙古族传统食品制作为主),民族工艺品制作22项,民族服饰制作8项,手工艺6项(雕刻、剪纸、编制等),酒类酿造8项,医疗医药类4项(传统中医和蒙药制造),传统曲艺1项(阿旗天山皮影戏)。以上项目中,已经商业化发展、累计(年)产值能够统计并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共11项。

如何更好释放“非遗”的产业价值,使其成为带动城市文旅及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引擎?市委办信息科在《关于推动我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商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深挖“非遗”代表性项目商业潜力。文旅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非遗”代表性项目商业化发展的重视程度,特别是注重引导已拥有产品的项目带头人、传承人深入研究产品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市场需求,创新经营思路,进行分众营销。

——搭建“非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渠道。线下方面,可由商务部门牵头、文旅部门配合,借助松山万达金街、红山区摩尔城等中心城区商圈闲置资源开设“非遗”项目概念店,打造“非遗”项目展示、销售、制作体验集中区,构建城市“非遗”风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吸引外地游客来赤打卡;线上方面,整合已实现商业化的“非遗”产品,发挥我市电商企业渠道作用,让赤峰“非遗”产品在网络走红。

——加快打造本地“非遗”品牌。建议文旅部门牵头、宣传部门配合,以“非遗”核心技艺和核心文化为基础,集中打造“非遗”项目IP形象,推动“非遗”产品通过宣传扩大知名度,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实现永续保护。

——多举措建立人才供应渠道。宣传部门要加强对“非遗”文化、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旅、教育等部门搭台推动各高校与“非遗”传承人建立联系,组织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人社部门把“非遗”技术传承作为就业项目进行大力推广。

站在新的时代关口,赤峰“非遗”商业化发展大有可为,必将在历史与未来的不断交碰中,探索形成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非遗”传承与时代发展有机结合,形成“非遗”文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