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3月28日

“承”“转”间实现“质的跃迁” 四川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敏

 

本周末,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将在成都举行。一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序转移将按下“加速键”,从东部地区、从中心城市“跨越山海”而来。

近年来,四川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承”“转”之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四川科技创新实力“慧眼如炬”,成效斐然。

——在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3公里之外标识牌上的字迹清晰可见。

——在位于甘孜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不久前宣布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

——在四川本土企业见山科技,通过自主开发的高精度数字孪生城市平台,“预演”园区规划、高楼设计、地下管网铺设等,找到城市发展最优解。

这些“千里眼”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实力的展现。2023年,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2位,居全国第十位,近年来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相继落地四川,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四川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最大增量”,从科技创新基础、企业研发生态中,可以探秘“四川方案”。

 

从“大国重器”接连落地

看四川“向新而行”的根基

 

凉山州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正在运行。作为“国之重器”,锦屏大设施今后将发展成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深地科学研究中心,助力国家科创平台“跨越式提升”。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吹来阵阵“新风”。

2023年,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并当年封顶。新获批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省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

更多的“国之重器”纷至沓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四川项目、红外太赫兹等大科学装置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四川正加快打造生物医药、空气动力、天文观测、深地科学、西部光源、地震科学等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

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四川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运20、C919大飞机机头批量交付,芯片封装载板材料实现国产化,国内首台自主创新产品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医用回旋加速器实现核医学影像关键装备国产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00亿元,山地齿轨旅游列车、北斗三号基带芯片等重大成果在川转化……

作为科教大省,四川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大使命为指引,把技术革命性突破作为关键引领,努力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从企业科研高地布局

看四川“向上攀登”的趋势

 

行走在万华四川工业园,高低回环的输送管道井然有序,看不见跑冒滴漏,听不见任何噪声,闻不见任何异味……

万华化学集团将西南唯一的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布局在四川,打造“一园四基地”,即: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绿色清洁、高技术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以及全球领先的可降解和改性塑料生产基地、最具竞争力的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全球一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和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专用化学品生产基地。不仅如此,万华化学还加大投资,建成四川绿色合成开发中心,打造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高地,旨在发掘西南地区资源,推动自主研发再上台阶。

20公里以外,另一家高新科技公司——中创新航,也选择将全国五大研发中心其中之一布局在四川,全国七个产业基地中的两个分别布局在成都和眉山。去年投产的眉山工厂,智能化数字化程度行业领先,也是目前行业亩产最高的“超级工厂”。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领军企业不约而同选择四川作为研发高地,显示出对四川科技创新潜力充满信心。而随着领军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的完善,四川科技创新成果愈加丰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

近年来,四川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开展提质倍增行动,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强劲。

聚链集群形成的良好生态,对企业发展壮大、科研投入的积极性推动作用明显。

四川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强领军、强主干、强基础“三强计划”,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9万家、同比增长15.2%,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万家、同比增长12.4%,瞪羚企业达264家、同比增长23.4%。去年公布的《2022年四川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升至60.3%,首次突破六成。

值得关注的是,“一揽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正在持续优化。今年,四川将出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持续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深入推进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建设概念验证平台,组建省级中试平台公司,推进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高质量运行。

产业转移是一场“双向奔赴”,四川已做足准备,伸出“橄榄枝”,期待与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牵手”,共同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促进生产力实现“质的跃迁”携手奋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