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4月18日

良种良法配套 农机农艺结合 生产生态协调

下蜀镇因地制宜促丰产助增收

近年来,下蜀镇结合各村实际,立足资源、区位优势,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力促村村都有特色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

天刚蒙蒙亮,下蜀镇窑业茶场采茶工陈华腰挎竹篓,和同伴们走进绿油油的茶园,手指在茶树间娴熟地上下翻飞,翠绿的茶芽从树尖到指尖,又从指尖落入竹篓。

窑业茶场位于宁镇山脉武岐山北山半山腰,紧邻长江、背靠武岐山的地理位置给这里茶叶生长营造出湿润的“小气候”。“茶园种植面积1000多亩,主要制作福鼎系列、窑业特供、云雾茶、白茶等,春、夏、秋三季能实现亩产效益3000元。”茶场负责人吕晓安介绍,因口感和品质较好,每年茶叶都不愁卖,上市前就被预订了大部分。

良种配良法。与一般1.2米的茶垄间距不同,窑业茶场茶垄间距2.4米。“这是在更高层面发展高效农业举措之一,提升‘一片叶子’附加值。”吕晓安说,茶垄间距大,不仅方便机械化采收,还为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腾出了空间,有利于提升茶园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在发展“一片叶子”经济的同时,茶垄间还套种了50000棵梨树,促进茶旅融合发展。“高低搭配的套种模式,让梨树叶为茶树遮阴,茶叶为梨花增色。”吕晓安说,春茶采摘结束后,梨树开花、挂果,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观景、采果休闲。

灌水、配药、上肥、设定飞行参数……近日,在下蜀镇新村村的千亩麦田里,“飞手”陈橙与父亲一起操作无人机进行田间作业。在回乡种田的5年里,陈橙经历了从“门外汉”到“种田能手”的华丽转身。在父亲和农技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他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无人机、植保机、收割机,组建起无人机植保服务队,并成立了农耕园家庭农场。

“不同的地形、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飞行参数,只有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好的管护效果。”说起植保无人机的各种操作,陈橙头头是道。从自家的试验田开始做起,他凭借熟练的业务技能、丰富的实操经验赢得了村民的信任。“现在讲究的是现代化农业,比的不仅是规模,更是科技。”如今,陈橙不仅要负责自家1000亩农田的管理,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服务。

农机农艺相加为稳产增收添了底气,生产生态相融则为农业生产带来一举多得的效果。3月以来,下蜀镇六里村东来家庭农场负责人何后军忙得一刻不歇。每天一大早,他都要和工人们一起提着篮子、拿着小刀,穿梭在大棚中采收羊肚菌和赤松茸。

近年来,农场通过“葡萄+赤松茸+蔬菜”“羊肚菌+蔬菜”的混合立体种养模式,不仅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还初步形成了生态循环的农业系统。

“农作物秸秆经过真菌分解,可为菌菇栽培提供营养,不再需要喷洒农药;菌菇生产结束后,秸秆还能还田改良地力,减少田间化肥的使用,实现节本增效。”何后军说,生产生态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不仅让稻麦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找到了新出路,也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新途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潘雪芹 夏建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