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24日

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120余万元,较2003年翻五番

下宅村:小农村 大市场

阅读数:7650   本文字数:2853

足迹:2003年9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下宅村调研,鼓励村两委班子继续努力,把农村市场做大做强,推动全村发展更上一层楼。

 

 

通讯员 张 怡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八,白鹤镇下宅村集市日。

凌晨5点,天微微亮,从各地赶来的摊贩拥入下宅村,找到提前预订的摊位,搭棚子、摆货物,等待“赶集大军”的到来。两小时后,人流渐渐多了起来,摊贩开始吆喝,各色叫卖声不绝于耳。临近中午11点,大家结束“买买买”模式,拎着时蔬干货、农机农具等满载而归,热闹的村庄归于宁静。

以“集市经济”激发“消费活力”,是下宅村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20年来,下宅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农村市场做大做强”的殷殷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农业、工业、文旅三大产业比翼齐飞。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120余万元,较2003年3.7万元翻了五番。

 

打造“U型”集市经济带

 

下宅村在古时候就是交通要道,往来客商常选择此处的古驿站乘凉、歇脚。明清时期,随着商业贸易快速发展,下宅古墟市应运而生,商贩手提肩挑,走街串巷。

新中国成立后,下宅村每逢农历三和八开设集市。每到集市日,方圆十里八乡的村民挑担拉车来到下宅村,在街道两侧摆摊售卖鸡鸭鱼蛋、瓜果蔬菜、衣帽鞋袜等各类产品。

2003年,下宅村两委班子以“千万工程”实施为契机,盘活闲置土地150余亩,打造商业街以进一步发展“集市经济”。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谓是大胆至极,但集市多年火热发展给了下宅村冒险的勇气与底气。

事实证明,下宅村的选择是正确的。经过20多年发展,该村集市从一条街发展到三条街,形成了贯穿全村的“U型”集市经济带,700余个摊位公开招租,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随着集市规模越来越大、名气越来越响,还吸引了新昌、东阳、磐安等周边地区的人来此交易。集市高峰期时,一天人流量达三万余人次。

丁小球今年78岁,身体健朗。农历三月初八集市日当天,她早早来到田里收割生菜,为摆摊做准备。

“城里人都喜欢新鲜蔬菜,卖得很快。”依靠集市日摆摊,丁小球年增收超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下宅村村民租赁集市摊位,可享受租金减半优惠。

下宅村集市的高人气从古延续至今,离不开一届又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努力。

2020年,返乡大学生汪飞飞成为下宅村新一任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此时的下宅村集市已是天台第一大集市,名气响当当。她的到来,为下宅村集市带来了“年轻范”——

首先,是管理团队年轻化。汪飞飞组建包括年轻党员、老年协会成员等在内的“老青结合”集市管理团队,并开发数字管理平台,将每个摊位的经营情况以数据、图像等多种方式呈现,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强集市管理。

其次,是发展方向年轻化。集市有“民间百货商场”之称,吃、穿、用等各类商品应有尽有,消费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近些年,年轻人逛集市成为了一种新潮流,他们被集市里物美价廉的产品所吸引,在逛吃中感受人间烟火气。汪飞飞敏锐地察觉到集市客群结构的变化,她计划在传统集市里开辟一个“年轻集市”,增设咖啡、手作、首饰等摊位,打造年轻人的休憩空间。

 

走好农村工业化之路

 

在下宅村周围,厂房林立,不少村民过上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日子,褚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离家近,平时小孩、老人都能照顾得到。”

从农业立村到工业强村,几十年间,下宅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下宅村与城区相毗邻,交通便利。早在2000年前后,当时的村两委班子就尝试流转土地,招引中小企业落地。”汪飞飞说。

早早布局工业产业,下宅村可谓是高瞻远瞩。2020年,天台中德产业园下宅区块建设项目,则让该村工业发展迎来“二次腾飞”的机会。为加快推进项目征迁工作,下宅村实行包片包干责任制,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党员、人大代表等,挨家挨户宣传征迁政策,解决群众困难。最终,下宅村流转土地300余亩,成功招引鼎昌实业、艾普科航空科技等多家企业落地。

在浙江银和智造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汽车轻量化关键铝合金零部件智能化生产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栋厂房已拔地而起。一旁,几台挖机正在挖土、挥土、平土,为第二栋厂房开工建设做准备。

该项目占地73亩,总投资2亿余元,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我们急需扩大产能,跟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之所以把项目落在中德产业园下宅区块,一是因为交通便利,二是因为园区内产业链完善。”浙江银和智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伟兵介绍,项目2025年投产后,将带动400人就业。

今年2月13日,下宅村发挥周边工业企业集聚优势,成立台州市首家村级商会——下宅村商会,现有会员企业90余家。依托商会这一平台,下宅村联合永贵电器、天成自控等13家企业多次开展招聘活动,累计带动村内200多人就业。

青壮年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但村内仍有大量闲置劳动力,其中以老人、妇女居多。“我在一次走访调研中发现,村内有很多退休工人,还有一些因为要照顾小孩而无法按时上下班的妇女,村里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带动她们增收。”汪飞飞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下宅村将村内闲置着的供销社改造成共富工坊,并与浙江明筑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引入手工插花等来料加工项目,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

“在这里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工资按件计算,多劳多得。”褚桂萍今年52岁,有着多年插花经验,在共富工坊每天能挣百来元。

在汪飞飞看来,建设共富工坊是三方共赢。“解决了村内闲置劳动力就业难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此外村里还能通过收取场地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

 

点亮村民幸福“宜居梦”

 

从最初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后来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20余年间,下宅村的变化与“千万工程”内涵演变的步调是一致的。

去年,下宅村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我们成立了10个村民小组,每组由一名党员干部任组长,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汪飞飞说。

走进下宅村,道路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景观小品。塑造美丽环境只是第一步,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才是硬道理。该村将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改造成“舍宅趣野·一米田园”,引入咖啡馆、户外烧烤等项目,开业前两个月便有2000余名游客慕名前来,创收20余万元。

“谁能想到荒地成了网红打卡地呢!不仅游客喜欢来玩,我们自己也爱来这散步、聊天。”下宅村村民褚天壮对村里的变化感慨良多。

村民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源于环境改善,还源于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去年3月,为满足村民集中就餐需求,下宅村筹建“隔壁邻舍”共享食堂,从建设到投用仅耗时19天。

“共享食堂由村里的老卫生院改造而成,村民平时也能在这操办红白事。”汪飞飞说。

庞阿姨在下宅村做了四十多年五金生意,平时一人看店没空做饭时,她就会去“隔壁邻舍”共享食堂吃。“食堂离我的店很近,走几步路就到了,里面的饭菜便宜又好吃。”庞阿姨说,共享食堂建起来后,别的村都很羡慕。

去年10月,下宅村又争取到省市县工商联共建项目,投资1516万元,建设集亲子研学、商务会议、居家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富大楼。“大楼一层为多功能宴会厅,二层为会议中心、电影院、办公区,三层为老年康养中心,建成投用后,‘隔壁邻舍’共享食堂也会搬到这里,原来的场地另作他用。”汪飞飞说。

村镇银行、村卫生院、白鹤幼儿园下宅分园……如今的下宅村俨然一幅未来乡村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