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村更助村 真心换振兴
——访叠石乡竹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清
黄庆清
“我是从‘扶贫’开始人生工作的首站,35年过去了,又以‘乡村振兴’作为人生工作的收尾,能与竹阳结缘我感到很荣幸。”说起驻村的三年时光,叠石乡竹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清感慨颇多。
竹阳村位于叠石乡东南部,距集镇3.5公里,972普玉线穿境而过,村落面积6.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下辖19个自然村,属老区基点村、库区移民村、少数民族村,汉、畲、回、哈尼族等多个民族在此聚居。
2021年8月10日,是黄庆清初次踏上竹阳村这片热土的日子。“景色宜人,历史光荣”是他对竹阳的第一印象,初步了解过后却发现竹阳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到位,导致村财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不尽如人意,如何破解制约因素,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他驻村工作的首要目标。
黄庆清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让村民真正成为发展的主体,而要走进群众心里,就先要走进他们家中。到村工作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串门、拉家常,摸清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梳理出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诉求,逐一研究,立行立改,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做路改水,盘活土地,引进茶企……渐渐地,村民们对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产生了信任与依赖。黄庆清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竹阳村的风土人情、资源优势以及潜在的发展难题。
有了方向,就撸起袖子加油干。黄庆清发挥宁德市政府办资源优势召开专题协调会,与福建省理工大学设计院对接,重点就竹阳主村环境提升进行规划设计,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能落地见效,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竹阳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指引。
驻村三年,黄庆清立足村情,根据“红色+绿色+特色”的“三色竹阳”发展规划,与村两委共同携手奋斗,发挥竹阳老区、移民、少数民族村的政策优势,汇聚资金1200多万元,先后落地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26个,并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不断拓展旅游深度,努力把游客留下来、让消费旺起来。
在黄庆清带领下,竹阳先后实施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旧址修复项目为核心的竹阳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一革命四行动”,试点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同时成功举办第五届、第六届竹阳“七夕”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承办闽浙边界铁人三项赛,库口—竹阳山地车爬坡赛(最美骑行线)等赛事,并引导群众发展民宿、餐饮,完善产业布局……竹阳宜游宜乐的运动风尚也在不断汇聚人气。
村民余作钦在自家开了个临街小卖部,这几年他的生活也越过越好。“村里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特别是节假日和夏天荷花盛开期间,生意更红火。”话里话外,他难掩喜悦之情。
凭借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黄庆清事无巨细地指导协助村两委开展申报工作,竹阳村先后成功获评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示范村,获得奖励金近800万元,这也让竹阳村有了发展底气。布局精美的休闲公园、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主题墙绘……如今的竹阳村,目之所及皆是怡情景色。
今年,竹阳村新增生态有机稻基地、新建茶厂仓储楼,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铁皮石斛等药材,并引进智能化养蜂、moJ咖啡等文旅项目,村财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
“黄书记,你能留下来吗?我们都舍不得你走。”得知黄庆清即将结束驻村任期,村民纷纷挽留。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诠释了群众的心声,也展现着一名驻村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在黄庆清看来,为基层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是他不变的初衷,也是驻村的最大意义。他表示,即使离开了竹阳村,他也会继续关注和支持村里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吴小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