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捉知了
本文字数:923
张 益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树叶都耷拉着头,人们摇着蒲扇,躲到树荫下乘凉。或三五成群聊聊天,或两者对弈杀几盘,或干脆躺在一块木板上闭目养神,这是过去夏日大人们的休闲时光。
孩子们则有属于自己独有夏日时光,捉知了。夏天树上的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叫时,孩子们的心早已飞上了树梢。
孩子们寻着知了的叫声,蹑手蹑脚地走到树边,慢慢地靠近,突然伸出弯着的手掌扑向知了,抓住时,心中一阵狂喜,左看看右瞧瞧,然后才把它的翅膀掐去半截(怕知了飞了),放入空瓶中玩。如果抓不住,心中不悦,再寻其它的知了去。
有的知了,看到有人来,“忽然闭口立”,孩子们会与它“对峙”,大气都不敢出,乘其不备去捉。我们喜欢捉一种叫“嘟溜”的知了,又叫它“红娘子”。因为它小巧好看,叫声好听。它的翅膀薄得透明,在阳光下五彩斑斓,煞是好看,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汪曾祺在《夏天的昆虫:蝉》中写道:“蝉大别有三类。一种是‘海溜’,最大,色黑,叫声洪亮。这是蝉里的楚霸王,生命力很强。我曾捉了一只,养在一个断了发条的旧座钟里,活了好多天。一种是‘嘟溜’,体较小,绿色而有点银光,样子最好看,叫声也好听:‘嘟溜——嘟溜——嘟溜。’一种叫‘叽溜’,最小,暗赭色,也是因其叫声而得名。”我们小时候也分不清,以为大些的那种叫“叽溜”,一种小一些的叫“嘟溜”,实际大些的应该叫“海溜”。
飞得高的知了够不着捉,我们找根竹竿,用柳条弯成一个圆圈,然后找个网兜,把它绑上,形成半圆形的捉知了神器,拿着这样神器高处的知了也能捉到了。
我们除了捉知了玩,还找知了脱的壳。因为知了壳可以换糖,还可以卖钱,据大人说知了壳可以做药。后来看书知道知了壳中药名叫“蝉脱”,具有疏散风热、解痉、利咽、明目退翳等功效。
太阳稍微偏西,孩子们就出去找知了壳了。榆树上、柳树上、桑树上都是孩子涉猎的地方,顺带编个柳条帽戴在头上,摘一些深红色桑葚过个嘴瘾,全然不顾已经染成红色的大花脸。有些草堆上也能捉到知了,找到知了壳。小孩们甚至为了几个知了壳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就是为了多换几块糖,多卖几分钱。一般第二天孩子们就和解了,又勾肩搭背地一起捉知了去了。
捉知了,其实是孩子们懵懂岁月的乐趣,是一起慢慢成长的故事,是快乐童年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