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寻访报刊亭
本文字数:1304
王永君
街头报刊亭,曾是城市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别说大城市了,就是宜兴市区也到处可见报刊亭。但不知道从何时起,报刊亭渐渐消失了,要寻找报刊亭,着实是一件难事。
数年前,到北京参加培训,晚餐后和同事一起外出散步,走不出多远就看到一个报刊亭,转过一条街又见到一个报刊亭。于是驻足报刊亭前观赏,发现报刊亭里有我一直喜欢的许多大型文学杂志。一下子买了多本当期的文学杂志,带回家。因为那时宜兴市区早已经看不到报刊亭了。
及至去年有机会时常到南京,心里就想,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想必一定有报刊亭吧。在散步时,就特别留意街头巷角是否有报刊亭。走到离我家小朋友学校门口不远处的大街边,终于发现有一个报刊亭。靠近观赏,报刊亭里有几本《小说月报》和《青年文摘》等杂志和一些晚报晨报。就买了当期的《小说月报》离开那里去接小朋友放学了。
一月过后,在接小朋友放学前,特地提早些往那条街上去看看,居然发现好不容易找到的那个报刊亭已经关门了,也无从打听那报刊亭关门的具体原因。
心有不甘,我在散步时候就扩大了散步街区的范围,几乎走遍了龙江地带的所有主街道。正在有些失望的时候,忽见漓江路和闽江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有个报刊亭。我就走近瞧瞧。这一瞧不打紧,居然发现这个报刊亭里有当期的全国重点大型文学杂志十几种。
我心里着实有点窃喜,果然如我所想,世界文学之都应该会有报刊亭吧。我马上买了几种大型文学杂志,特别选购了几份刊发长篇小说的文学杂志。
自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步行到那个报刊亭选购我心仪的文学杂志。经了解,报刊亭的主人是一位姓吴的企业退休职工,年近七旬。吴老太每天早上八点准时骑车到报刊亭开门,晚上八点才回家。由她孙子每周帮她批发文学杂志送到报刊亭。
我问吴老太,你这个年纪,为什么还坚守这个报刊亭?她告诉我,自己文化不高,但对文化人特别敬重,退休那年开始一直在那里开这个报刊亭,周围许多老客户都按时到那里买报买刊。她还说,虽然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但到她那里买晚报晨报买杂志的人还不少,毕竟上了年纪的人网上手机上看东西眼睛累。说话间,我果真发现时常有人到她报刊亭买报刊。
我也不能经常去,有时间隔两三个月才去一次。但她会清楚地告诉我,你哪些杂志第几期已经买了,还有第几期新到的没有买。她还知道我喜欢看长篇小说,特地推荐几种新到的长篇小说专刊和长篇小说选刊。说实在的,我也不一定每期杂志买,从这些杂志的微信公众号里了解到某期杂志有我喜欢的知名作家的大作就想买。但经她这么一说,好像我不买她推荐的杂志有点对不起她,似乎这些杂志是她专门为我准备的。
当然有些大型文学杂志是我常年征订的,她那里虽然有,我也不可能重复买。
我问她,现在买这些纯文学杂志的人多吗?她说,不算太多,但还有许多老客户到她那里买这些纯文学杂志。听到她这句话,我感到欣慰,觉得如今这个时代,像我这样依然热爱纯文学杂志的人还是有的。
那次一场大雪把大街上的路都阻住了,我因要赶回宜兴上班,就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特地去那个报刊亭看看。去了发现吴老太依然在报刊亭里坐着,看到我来了,和往常一样向我介绍新到的文学杂志。 我真的从内心里敬佩吴老太,也许正是她对报刊亭的坚守,使我们对纯文学的坚守已然成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