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3:要闻/热读
2024年06月15日

育一粒优种 只为粮丰民富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手工插秧体验式报道

□ 记者 宋祎凡

 

记者沉浸式体验插秧

 

6月13日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种田“开秧门”的日子。早上7时30分,研究所全员出动,向秧田“进军”。

将秧盘从岸上搬进田后,记者也随着工作人员一起下田。赤脚踩进泥里,感受到土地冰凉且黏腻的质地,走一步、晃三晃,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为了更好地研究秧苗的生长性状,我们采用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并在每个品种上做上标记。”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朱邦辉说。

两位工作人员充当“指挥员”,站在田的两端,将竹杆插进泥里,把线绷直。最靠岸边的人拿起秧苗,依次向内传递。“沿着线插,要把根埋下去;双腿分开点,腰弯下去。”左手握苗,右手捏住2~3株,平均一行只需2分钟。工作人员不时向记者分享经验。

2.5小时过去,在18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一块2.8亩的秧田栽插完毕。“研究所共有近3.6万份育种材料待插,平均每个株系需栽插30~36株秧苗。”朱邦辉告诉记者,今年手工栽插面积为180亩,有11个品种报审,13个品种参加生产试验。

太阳愈烈,藏在帽子里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秧苗却显得更加鲜嫩。另一块秧田里,一拨人正蹲着拔秧。“水里是秧盘,拔出来握成一捆,做上记号,等会就运过去给他们插秧。”村民王阿姨是有几十年种田经验的老手,只见她双手各握住一把秧苗,用巧劲将其从盘里拽出来,2分钟捆完一大把秧苗。

在机械化插秧普及的今天,为何还有这样一群人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数据。”朱邦辉一语道破。据悉,自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成立以来,100多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数量稳步增长,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表彰10余项。

“休息好了,咱们继续下一块!”朱邦辉招呼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