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难的尽头是开悟
□ 蒋凤姣
在西窗的绿萝下,我翻开了最近火出圈的《我的阿勒泰》。起先是好奇,散文体裁的作品是如何能拍成电视剧的,翻开后,就无法停下。
本书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以自己在阿勒泰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记叙了18到20岁的生活故事。
虽是散文,但故事味道很浓。作者用轻松幽默,类似于段子手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本枯燥乏味的琐事讲得生动有趣。那些似乎很遥远的艰难故事,不仅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高科技时代,还能给迷茫的人们带来一些治愈的能量。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一个笨拙的内向女孩,饱受欺压不得以辍学,却被自己热爱的梦想所引领,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那坚定而稳健的步伐,充满了能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
弘一法师说:“一切磨难皆为成长,苦到尽头便是悟。”在影视剧里,辍学的文秀去听大作家讲座,请教想当作家却不知写什么该怎么办。那位作家的回答简洁又充满哲理:“去生活,去爱,去受伤。”
一个人缺少经历,没有受过伤,没有对人生的感悟,自然不知道写什么。而一旦经历了生活的折磨和锻打,其中的苦难、欢乐和悲伤、启迪和思考,就都是写作的素材。从自己的生活写起,写自己的故事,就是写作的开始。
作者李娟来自于两代单亲家庭,外公是一个嗜赌成性的败家子和暴力男,对家庭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关心。可想而知,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是多么不幸,母亲打小就坚强且独立。这样的性格也影响着李娟的成长,小时内向懦弱,一旦开悟,也是坚强无比,自带能量。
父亲的故事很少,是因为早逝而缺席,一家三个女人互相依靠,艰难度日。在经受校园霸凌和老师的侮辱之后,李娟选择了辍学。多年以后,有人劝李娟原谅那位老师。
李娟却说:我没有资格去原谅她。这样的暴力和恶意,恐怕只有上帝和佛祖才可以原谅,而我只是一个凡人。
面对恶人的恶,李娟选择了决不原谅。
李娟的老家在四川,但她对阿勒泰充满感情,那里生活虽然艰难,但人与人之间却是友好且信任的。在《木耳》这篇文章里,她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木耳的发现和消失,相比较哈萨克族的朴实和单纯,精明的汉人显得现实和可怕。
有人说,作家都拥有两个人生,一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别人的。作家一边过着自己的人生,一边抽空打量着别人的人生。他们把别人的人生故事经过思考后写进了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变得丰富而多元、形象又具体,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阅读《我的阿勒泰》,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情和真挚。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旅行随笔,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人重新审视自然、人文和生命的意义。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