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社会·民生
2024年11月19日

种花16载 一个人“带”出一个产业

阅读量:365

◎融媒体记者 王冉冉

谈起我市的鲜切菊产业,胡晴可算是代表人物。从2008年起,她每天与花做伴,从家门口的3分地到如今的400多亩大棚,作为打响苏北市场花卉种植“第一枪”的先行者,胡晴16年如一日执着寻求着一条时代浪潮中的“花路”,成为草桥镇坝头村发展花卉产业的第一人。

回家乡种菊,是因为情怀。身为江苏灵源沂岸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的胡晴,从事金丝皇菊种植工作已经有快10多年的时间了。作为企业负责人,胡晴每天都会来到自己的种植基地,每年的收获季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

梦想:创办公司绽放“美丽经济”

初冬时节,在金丝皇菊种植基地,成片的“菊海”让人沉醉,这里早已成为“小型打卡地”。说起种菊花的初衷,胡晴记得,2008年,当时种了10多亩地,2010年成立了恒丰鲜切花合作社,带领周边花农一起种菊花。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让第一次种植损失惨重,一下子几乎赔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为探究其中的原因,胡晴开始四处学习,还邀请南京农业大学花卉专家前来“开处方”,并把专家请进基地进行长期指导。经过不断地学习、实验和探索,胡晴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种植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鲜切花种植规模越做越大,生产的鲜切花出口海外多个国家。

情怀:产业转型催生“美丽事业”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胡晴发现产业的绿色化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科技支撑下,种植的鲜切菊品质优良,恒温保存包装运输时间可以达到20天左右,因而备受韩国和日本市场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胡晴清楚记得2014年8月1日,江苏沂岸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2018年9月份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江苏省首家以花卉种植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也成为草桥镇坝头村的第一个花卉产业上市公司。

为把产业做大做强,胡晴主动求变,将目光投向农业产业链的加工流通环节,经过一番调研后选择菊花茶加工作为转型突破口。菊花茶加工业务不仅解决了制约公司发展的劳动力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为草桥镇的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途径。“带着乡亲一起致富”一直是胡晴创业的初心。

公司的菊花茶加工做得风生水起,胡晴并没有满足现状。她还是想往深加工的方向走,菊花中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像黄酮、酚酸、多糖及挥发油,提取出来做的产品比菊花茶的受众面更广,附加值更高。

想做农产品深加工首先需要有力的技术支持,胡晴找到高校的中药萃取研究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了包括功能食品、保健品、功能性化妆品在内的多种菊花衍生产品。他们新研发的菊花固体饮料,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率先投产。除了这个,还开通了菊花啤酒、菊花固体饮料和菊花面膜三条生产线,计划在3年内形成成熟的菊花衍生产品生产销售链。

展望:示范带动激活“美丽乡村”

今年是草桥镇坝头村种植鲜切菊的16个年头,胡晴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其种植菊花在盘活村庄资源要素方面具备一定“试点”意义。现在,不少市民路过此处都会特意下车“拍照打卡”。蓝天白云之下,成片的菊海舞动着生机,拍起照来也十分“出片”。

游客李雅说:“今天天气不错,正好金丝皇菊也开了,所以就带家里长辈和邻居过来打卡拍照。”

据统计,草桥镇金丝皇菊产业是由沂岸花卉统一种植,以金丝皇菊种植基地为示范点,带动辐射种植400亩,并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加工生产和批量出售,预计每亩菊花产量1500-2000斤,总产值达8000万元左右。

坝头村党总支副书记周遵宇说:“田野里往往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和希望。村两委将继续帮助和扶持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整合村庄各类资源要素,加强整体开发,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村民经济双增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坝头村点菊成金、以菊促兴的美好心愿,也将包裹着旧村新变的热望,慢慢变成现实。

纪集村种植户李慧说:“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流转土地的,第一批种的是蔬菜,蔬菜经济价值太低,后来到南方学习,感觉鲜切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就把流转的土地,改种鲜切花,今年种的鲜切花有200多亩,收益在100-200万元左右。我们村在我的带动下鲜切花种植户也有20户,我觉得来年会有更多人加入这‘美丽经济’项目。”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市鲜切菊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数据显示,全市拥有1.5万亩鲜切菊,是全国最大的切花菊产地,年产量达到10亿枝。今年已经出口8000万枝,出口额达1300万美元,占全国切花菊出口总量的30%。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