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岭梅香
□徐天喜
当北风带着深寒拂过大地,霜花在窗棂上绘出精致的图案,我们就知道,隆冬的脚步响了——冬至,标志着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日子准时来临。
严格说来,只有到了冬至,才算真正迈入了冬日的门槛。古谚有云:“三伏方为夏,三九始称冬。”自冬至日起,民间便开启数九寒冬的计数。传唱久远的“九九歌”描述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仅喻手脚略感寒意;待到“三九四九,冰上走”,方显严冬凛冽,足以冻毙老牛。此时,北方大地银装素裹,风雪肆虐,滴水成冰;而南方虽较温暖,亦多见雨雪交加,万物沉寂。
冬至后的极端寒冷,迫使人们足不出户,孤独与寂寥悄然袭上心头,思乡怀亲之情,乃至无端烦恼,纷至沓来。宋代诗人陆游,在冬至之日亦愁绪满怀:“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即便是以“少忧少虑”著称的白居易,客居邯郸之时,冬至夜亦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人:“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然而,无论天气多么严寒,只要阳光照耀,有细雨滋润,便会有幼芽破土,新苗茁壮,更有花朵凌寒绽放。唐末诗人韩偓在《冬至夜作》中就有预言:“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对冬至抱有喜悦之情的,还有诗圣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北宋诗人吕陶亦云:“燕雁待时思北向,岭梅乘暖发南枝。人人尽有春台兴,料得东风不失期。”这些古人都在极寒的氛围中,预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是的,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岭上寒梅,正是在“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极寒里昂首怒放的。
三九天气虽寒,却也为人间增添了浓郁而温馨的烟火气息。在这些极寒的日子里,乡民们的农事暂歇,城中人交往亦稀。冬至节,便成了家人团聚的良机。这天,人们设法归家,围炉而坐,与亲人共享一顿热腾腾的饺子、汤圆或热辣辣的火锅。一家人品着冬令美食,咂着温热的土酒,老老少少在笑语欢声里,分享生活点滴,畅想来年愿景。亲情在炉火旁升温,生活在甜蜜中和美。这简单而温馨的场景,无不让人深感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力量,更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播种下无限的期许。如此其乐融融的温馨时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愈发珍贵。
自然界法则,始终遵循着“物极必反”的原理。“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正是从冬至这天起,阳光开始逐渐回归,气温回升,白昼渐长,标志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民谚所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意指白昼渐长,使做针线活的女性,每日能多完成一线之工。“欲问春来消息近,几多垂柳在溪桥。”随着阳气回升,即便严寒犹存,但依稀垂柳、潺潺溪流,预示着早春已近在咫尺。
英国诗人雪莱坚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冬至过后,春意便会悄然氤氲弥漫。田野间,冬麦生长,为来年丰收蓄势;温室大棚里,蔬菜水果生机勃勃,展现生命活力。这些都昭示着:尽管仍是寒冬,但春天指日可待。
哲人说:只要希望在心,无论何等严寒,春天总会如约而至——看远山依然白雪皑皑,身边也是雪覆冰封,而从远山吹来的寒风中,已带有岭梅的馨香……
成都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