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1月14日

金坛:以经营主体之“增”促经济发展之“稳”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辖区企业携手同行。

企业与城市之间,如鱼水相依,共生共荣。行进在建设“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征程中,我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辖区企业携手同行。

特色+集聚 厚植区域竞争优势

万山竞高看主峰。项目是城市繁荣发展的主引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德国高精密轴承项目、迈尔高精度数控机床项目、美国欧邦琪中国区新零售总部项目相继签约落户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

外商为何如此青睐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Waldencast集团主席及联合创始人米歇尔·布鲁斯特给出了答案:“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对高效运营至关重要。同时,园区优良且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针对企业的配套措施,也将助力品牌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区依托国际合作园区,搭平台、创机制,不断扩大双向开放合作“朋友圈”,尤其重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的招商与合作,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现已集聚德语区企业67家,涵盖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已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对德合作的窗口,外资磁吸力不断增强。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提升园区开放度的同时,我区深入实施“五大行动”,凭借抢抓产业风口的敏锐性和主动性,接续发力新能源、合成生物等产业领域,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深挖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吸引大项目落地生根,促进企业同向奔赴。

围绕光伏和新型储能电池产业,我区把握“光伏+储能”融合发展机遇,打造绿色智慧能源新高地,已集聚产业链关键环节相关重点企业30余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条。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小强表示:“2024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出货量相比2023年增加了30%,储能出货量从2023年近10吉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30吉瓦时。”

紧扣“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我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一体推动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培育,促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新基建、新智能、新材料产业聚链成群,引导制造业基地向总部型企业升级,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

以“智”谋“质” 激发企业创新源泉

城市与企业的奔赴也是与人才的奔赴。支撑一个个“小巨人”、单项冠军拔地而起的,是人才这一关键要素。我区深知城市要成为吸才引才的“强磁场”,充分用活第一资源,才能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着眼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集聚水平,我区以产业精准布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梯度培育库,推动条件成熟的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平台,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平台支撑。2024年,江苏常宝普莱森钢管有限公司、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至7家。我区还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集中在合成生物、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各设站单位先后招录优秀博士后近百人,累计开展国家、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

打造“金创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搭建产学研用融合平台。2024年举办的第四届赛事吸引了河海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报名,收到参赛项目75个,数量再创新高。MEMS加速度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5个创业项目与意向落户载体现场签约并跟踪做好服务,推动项目落地转化。为深化“青春留坛”助企引才成效,我区组织奥托立夫等30余家优质企业走进河海大学举办校园招聘双选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涵盖机械制造、研发技术等多个领域。

2024年,我区还组织企业赴广州、武汉等地高校举办“智荟金沙·才遇未来”“名城名校合作行”引才活动。出台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引进各类人才1.35万人,在全市率先布局5个人才综合服务站。以“我在金坛挺好的”短视频大赛为引领,全方位宣传展示我区人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金礼遇·才无忧”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为来坛人才实现居住落户、教育医疗等个性化服务“一网通办”。

近悦远来、广纳英才的人才发展“大生态”正加速形成。

“心”级服务 以“营商”换“赢商”

用心的服务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金坛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开设的“外国人一站式服务”专窗将来华人员领取居留许可、社保卡等相关事项集成办理,为外国人提供便捷服务。凯斯宝玛五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提亚斯·米歇尔森开心地表示:“这对我们外国人来说太方便了,这座城市让我觉得很温暖。”

近年来,我区逐步构建重大项目审批全链服务体系。加强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员会议,制定《常州市金坛区重大项目审批代办专员考核办法》。优化重大项目验收流程,强化前期指导和服务,对安易行、华创智谷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开展竣前指导,对极马自动化、蜂巢能源四期等项目开展联合竣工验收。

双向奔赴在“行”也在“心”。我区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优化金坛“政企通”平台建设,创新政府采购信用管理模式,提升精准服务保障能力,以“政府有为”推动“企业有成”。实现涉企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2024年,政务服务大厅涉企办件量累计超4.6万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统筹推进29个重点“一件事”落地落实;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常态化机制......一系列为企服务硬举措提升企业发展软环境,持续激发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创新活力。

岁月峥嵘,汗水鎏金。我区将积极涵养营商环境,打造人才强区和产业集群高地,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谱写“双向奔赴”新篇章。

陈玉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