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生态治理 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报告系列解读之五
□本报记者 顾莹
【发展理念】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建成投运全国首个碳中和水上服务区,高标准建成美丽幸福河湖121条,18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过去一年,江阴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江阴大地呈现更多山清水秀、鱼翔浅底、鸟语花香。
【奋斗目标】 2025年,江阴如何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为江阴提升发展含绿量确定了“路线图”“任务书”。市委全会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治理,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全面建设省生态治理现代化县域示范。
【实施路径】 要全力守好“绿色家底”。不折不扣做好央督、省督交办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百亿百项”工程,年内建设项目54个,完成投资54.3亿元。一体推进科学治气、系统治水、精准治土、全域治废,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持续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要全力发展“绿色经济”。稳步压降单位GDP能耗,提速建设印染集聚区、加快企业入园步伐,滚动实施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项目20个以上。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工艺和设备,健全绿电绿证交易、溯源认证、碳管理体系,打造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
要全力释放“绿色价值”。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转换路径,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消费占比。巩固提升生态修复成果,加强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新建“江小澄”口袋公园3个,建成水美乡村16个、美丽幸福河湖120条。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