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丰”正劲 书写“强富美”新答卷
□记者 张绍军
赤峰99.7%的国土面积是农村牧区,176.3万名群众耕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野上。多年来,全市牲畜存栏量和蔬菜、肉类产量均居全区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农牧业大市。然而,初加工企业占比高、农牧民收入相对较低、乡村建设比较滞后等问题还较突出,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振兴乡村行动,旨在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助推我市实现从农牧业大市到农牧业强市的华丽蜕变。
实施振兴乡村行动怎么干、干什么?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明确工作思路,推动农牧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牧区更加繁荣。
“市农牧局将在守牢粮食安全、防返贫底线的同时,做强设施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做优农牧业特色品牌,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点面结合推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示范庭院,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农牧局局长比其格图对下一步全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详细规划。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农业领域国有企业,赤峰市强本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载着引领我市农牧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旭东对实施振兴乡村行动给出自己的答案:“公司将分品类引领搭建全产业生态链。在生产端,今年计划完成农业生态治理80万亩以上,建设示范种植基地30万亩以上、示范养殖基地500万亩和示范养殖场一处;在加工端,今年计划建成中央厨房一处,整合粮食生产线3条,盘活肉类加工生产线一条;在销售端,依托京蒙协作资源,搭建和完善在京市场营销体系,提升‘赤诚峰味’品牌联盟价值。 ”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的宁城县,近年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力推进“菜果牛”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之路。对如何深入实施振兴乡村行动,宁城县副县长卢振超坚定地说:“宁城县将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坚持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工作到位;切实加强资金项目和资产管理,加快衔接资金项目实施进度,强化项目资产联农带农;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推动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口利隆杂粮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谷子种植、收购和杂粮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旗级示范合作社。当谈到合作社如何更好地实施振兴乡村行动时,负责人刘雅贺表示,计划在2025年春节后与农户签署订单,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秋收时,合作社将高于市场价回收订单户谷子;农闲时,雇用一部分农户务工,增加农户收入。通过实施这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天山口镇乡村振兴贡献微薄之力。
振兴乡村,发力点在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设施农业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帮扶措施,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24年,村里种植香瓜收入2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200余人务工就业,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元。今年,预计再建1000亩春棚,促进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巴林左旗林东镇道劳毛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良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将坚持干字当头、锐意进取,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真正让我市176.3万名耕耘在农村牧区的群众强起来、富起来、美起来。
陕西智森芯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