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新闻
2025年01月15日

赤峰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多点发力奏响社科普及“奋进曲”

□通讯员 刘成荫

 

在提升全民社会科学素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征程中,赤峰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积极作为、多点发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奏响了一曲社科普及的“奋进曲”。

活动精彩纷呈,知识盛宴惠民众。各普及基地立足群众需求,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市社科联联合红山文化博物馆开展二十四节气文物艺术海报活动备受欢迎,每个节气邀请专业老师登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专业知识。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品鉴红山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社会科学普及集中活动,通过赤峰非遗传承人生动详细讲解红山文化、非遗陶瓷制作技艺和方法,让学生们动手体验非遗陶瓷的制作过程,在沉浸式参观中轻松学习社科知识。

创新手段加持,拓宽社普新路径。为了让社科知识打破时空限制,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各普及基地积极探索创新科普方式。赤峰市图书馆开展“民族一家亲 南北书香情——走读中国·东盟文化”民族融合文化走读活动,通过文化讲座、民俗展示、文献互赠、阅读分享、走读研学等多元形式,促进内蒙古与广西两地民族文化交流与互鉴,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赤峰学院以“点单”“派单”形式,理论宣讲百余场,录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讲座,围绕五大任务录制《走好生态发展 绿色发展的幸福路》《用“粮方”守好“塞外粮仓”》《让“蒙字号”香飘万里》等系列宣讲短视频。短视频选题紧贴生活实际,干货满满,有效扩大了社科普及的覆盖面,让社科知识如涓涓细流般浸润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深耕本土文化,厚植地域文化根脉。我市拥有灿烂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各普及基地深知传承与弘扬本土文化的使命所在,将其深度融入科普工作之中。以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红山文化博物馆设计制作了红山文化遗产精品课程《红博奇妙夜》和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原创开发的“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课程。通过图片视频、现场提问、游戏互动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红山文化相关知识,感受赤峰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赤峰博物院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7·15”系列文化活动,通过展览、社教、音乐会及非遗体验四大板块共13个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为市民及游客呈现了一场全新的文化盛宴。不仅如此,还有基地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赤峰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内容,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教学,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让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技艺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携手合作共进,汇聚科普强大力量。各普及基地之间加强协同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通过共同举办大型社科普及活动,联合推出涵盖多个学科、多种形式的“社科普及套餐”,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知识需求。赤峰市委党校组织学员赴赤峰市档案史志馆联合开展主题活动,先后参观了档案资料查阅服务中心、《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和历史档案库房,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继承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各基地之间交流经验、共享成果,不断提升社科普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丰富社科普及的内容和形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科学学习氛围,为我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赤峰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凭借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对本土文化的深耕细作以及紧密的协同合作,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为提升全民社会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