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王鹤
若老人久病在床,仍不失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这样的老人,何其有幸。而这种幸运与美好,一定来自晚辈的默默付出。
宿松县九姑乡九姑村上湾组,有位叫项的华的中年男子,今年四十又九,中等个头,眉目舒朗,肤净牙白,性情和顺。我们问一句,他就答一句,轻轻地,似是怕惊扰到床上躺着的他生病的老母。
项的华的母亲,大名石金枝,幼时乃家中独女,不是其父母没生,而是其他兄弟姐妹全部夭折仅剩她一人,成为家里独苗,被家人名副其实金枝玉叶般养大。年轻时,曾有机会去西部工作,却因父母不舍而没去成,后寻得一名退伍军人项维虎为夫。项维虎,这名退伍军人,从年青到年老,对这位金枝恰如金枝玉叶般地爱着宠着,项的华从小就耳染目濡了父亲的细腻与柔情。而这位被金枝玉叶宠着的女子,刚五十出头时,就病体缠身,以至于几年内大小手术不断,摘了脾脏再割胆,割了胆后又切肝……就是这样一个早年就小病不断大病时时犯的妇人,如今已活到了八十有五,真乃奇迹。只不过早已混混沌沌气神颓微,成天只能枯木似的躺着或坐着。若不是亲人的悉心照料,估计坟头草早枯了一茬又一茬。
而如今的这些照料,百分之九十九来自于她的小儿子项的华。
石金枝老人一生育有两儿两女,两女均已出嫁,大儿子项晓华一家常年在外务工。项的华排行老小,年近五十一直未婚,年轻时做过裁缝跑过车。二零一八年六月,石金枝老人摔断腿,手术后仍不能站立,以至于瘫痪在床不能自理。老伴又年老体弱,不能自顾。小儿子项的华就主动担负起照顾父母亲的职责。自此风风雨雨跌跌撞撞,已六载有余。
当九姑村村干司淑惠和孙丙中领着我们在街边一幢楼房前下车,并说这幢干净敞亮的四层楼就是项的华家时,我心里小小吃了一惊,并不可置信地嘀咕道:啊,这么好的地方就是他的家?!同行的诗人许无咎笑言:嘿嘿,固有思维了吧?……是啊,在我固有的认知里,某个家庭若常年有人卧病在床,大多是又脏又乱,且穷,所谓“贫病交加”嘛。更何况是一寡居的男人照顾一年迈的老母?没想到,项的华的家竟这般高大敞亮,且里里外外,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连厨房都收拾得干净熨帖,井然有序。
得知我们的来意,项的华立马带着我们走进他家。进门左拐,即至他和母亲的卧室。
正午的阳光照进室内,宁静而又温暖。一张小床靠窗边横放,床上被褥成长条状叠着,有些随意,透着一股人才刚刚起床的生动。那是他父亲曾经的睡榻。说起刚去世三十四天明天就五七的父亲,项的华很平静,只是似乎有些许隐隐的某种情绪在他脸上和眼里闪了一下,难以觉察。
室内平行摆放的是另一张大床,床头靠着另一堵墙。床的右边平铺着一床被褥,是他自己的卧处。床的左边躺着他那正在昏睡着的久病的老母。
三床被褥都很旧,皱皱的,但纹理清晰,看得见经常洗刷的已然褪色的朦胧的白,以及其它陈旧的鲜艳。除此之外,房间里空气清新,无一丝病气老人气。
他就睡在母亲的身边,睡了六年,睡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这么多的夜晚,他极少睡过囫囵觉。因为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给母亲翻身一次,还要处理母亲的大小便,有时甚至得亲自上手……而这两千多个白昼,除了做些浆洗清扫等最基本的日常琐事外,每天的一日三餐,他都要给母亲做软和细腻的食物,瘦肉搅碎,红薯搅碎,蔬菜搅碎,一切可供老母食用的食物都要搅碎,并荤素搭配,以求营养均衡。弄好后再蒸煮,煮好后,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给体弱神昏的母亲吃。天气晴好时,还会抱起母亲坐上轮椅,并推出去晒太阳,父亲病倒后,照顾完父亲再照顾母亲。从去年开始,还要照料住在隔壁的八十多岁的伯父……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琐碎,这样的辛苦,他操持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而从他的言谈举止间,我们却看不见哪怕一丝的哀怨不忿或不耐烦,有的只是温言软语,轻笑安然,有的只是平顺静和,静得如一枚躺在古籍中的旧书签。
母病哥忙姐出嫁,我不照顾谁照顾——六年前的项的华,也许是秉承着这样一份质朴的勇敢,担起了这副本不该只是他一人该担的担子。但六年来,他一直担着,并实实在在稳稳妥妥地担着。这份质朴的勇敢,经过两千多个日夜的洗礼,已不仅仅只是对于一个家庭一位母亲狭窄狭义的照料了,而延伸成、深刻成一种人间少有的宽广宽厚的大爱与大孝啊!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种传统说法已被这位名叫项的华的中年男人给打破了。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下来就有爱的本能,如何去延续和付出,是我们一生都要修炼的功课。而一份心甘情愿的付出,就是对这人世最好的爱。
我是王祥的后人,王祥以孝闻名天下已超十八个世纪,我们王家儿女总以此为傲,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着这份孝义,并自以为做得很好。
但了解了项的华的孝行之后,我忽然明白,苇叶不仅仅是属于达摩的,也属于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世人。每个朝代都只是逗号,每个世人都在努力地渡江。而折得那枝苇叶的人,手中的苇叶不仅仅叫苇叶,它叫爱,叫付出,叫担当。
我更明白,古来孝子多,真正孝子有几何?无论你姓王还是姓项姓张姓刘,行孝都要趁早。而且孝道不一,孝行不易,唯有经得起时间淬炼的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难得的大孝。
项的华做到了。他的那份质朴的勇敢,那份源自本能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在我看来,如今已沉淀为一份温暖温润的情怀。这份情怀,覆盖着一层孝义的光辉,它是中华传统美德这片浩瀚银河里微弱而又耀眼的光芒。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石金枝老人何其有幸,幸在她找到了百般宠爱她的丈夫,幸在她生了能尽职尽责悉心照料她的好儿女,幸在她生于一个有光有品有格的好人间。不仅仅是项的华,一定还有他的哥哥姐姐,以及众多的邻里乡亲与村干——项的华六年来不便工作,却仍住条件不错的宽敞明亮的四层楼房,他的背后一定有多双温暖的大手,在支撑支持扶持他的一路艰辛。
我们不用深究,只需了解,只需阅读。读山河,读人世。读高处的光与热爱,读低处的渺小与感动。读人世间与项的华相似的人,及万物。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