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
改造了荒地 培育了萌娃 义卖了蔬菜 收获了爱心
幼儿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收获当季蔬菜
开展蔬菜义卖
本报讯(王绮蓼)近日,桐山中心幼儿园的老师们和桐山街道岙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幼儿们炽热的爱心,将一笔特殊的善款送到了几位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高龄老人手中。
这笔善款是幼儿园孩子们一年耕耘所得。
近年来,桐山中心幼儿园把大自然“搬”进了幼儿园。不仅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性,在幼儿园内规划出各具特色的种植区域,还与岙里社区携手,开设了全市唯一一所幼儿园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将一片700多平方米、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成功改造成一片充满生机的菜园,于2024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在“菜园子”里,园内各班级的孩子们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青菜、豌豆、茼蒿、白萝卜、胡萝卜、白菜、包菜等时令蔬菜一茬茬冒出。
“为了照顾好这些菜园子,我们制定了一套‘值班’制度,通过班级认领、亲子养护的方式开展亲子种植活动,引导幼儿轮流参与食物种植、养护、采摘等过程,掌握一定食育劳作技能。”桐山中心幼儿园副园长苏萍介绍,通过亲身参与劳作,这些菜园子成为了孩子们接触劳动教育的一扇窗。
从小心翼翼地播种,到耐心细致地浇水施肥,再到认真仔细地除虫除草,幼儿们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将“菜园子”照料得井井有条。去年,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蔬菜义卖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到蔬菜的采摘、定价、打包、售卖等环节,经过不懈努力,幼儿们最终成功筹集善款1000余元。
这笔钱不仅是金钱的积累,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除了劳动教育外,我们也将这些蔬菜与园内的食育特色课程紧密结合,以中国传统节气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在每个特定的节气,教导孩子们认识当下最适合种植或能够收获的蔬菜品种。”
幼儿园还匠心独运地将食俗文化融入到整个实践过程中。当收获季来临,老师们便会带领着孩子们采摘下那些成熟饱满的蔬菜,而后在园内的“生活厨房”中进行洗菜、切菜和简单的烹饪制做。体验式、游戏化、信息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深入了解丰富多样的食俗文化,更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动手劳作带来的成就感与快乐。此外,部分采摘的蔬菜还会让孩子们带回家中与父母一同完成料理过程,在温馨的互动中,促进亲子关系“升温”。
据了解,桐山中心幼儿园2022年被评为省级科研实践基地校。该校的特色课题《基于传统节气幼儿食育课程信息化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纳入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立项课题,目前已结题。
“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结合点,强化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全方位、多维度的培养珍爱食物、科学饮食、热爱劳动等教育价值观。”桐山中心幼儿园园长卓娟娟表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