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最关注
2025年02月21日

一枚小小青团,一口早春味道

图为凌娟和家人在制作青团。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一张硕大的铁皮操作台,几只盛满各种馅料的不锈钢盆,上午9点,凌娟和家人们将制作青团的材料大致准备完毕,接下来便是数百只青团的“诞生记”,一家人需要为此忙上一整天。

“清明节前这段时间正是吃青团的好时候,软糯香甜的青团,咬上一小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6年前,凌娟一家在吕城镇圣旨西路开了一间小店,专售吕城当地的传统美食。从吕蒙烤饼到脂油团子,凌娟一面跟着母亲边学边卖,一面利用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进行宣传。

如今,凌娟早已能独当一面,小小青团不在话下。“我们家的青团主要是荠菜馅、豆沙馅、芝麻馅等,其中最受食客们欢迎的还是脂油糖团馅的。”凌娟介绍着案板上的馅料,手中的面团也几近完成,“这面团是糯米粉、面粉,再加上一点艾草粉糅合而成的,所以呈现翠绿色。”面团完成,凌娟掂量几下,判断能制作15盒青团。

制作好的青团不能长时间置于常温空气中,因此,青团从制作到进入蒸箱的时间并不充裕,这考验着制作者的手速。完成一个青团,凌娟用时不到一分钟。从大面团中择出一小团,在手中迅速搓圆,一手自外向中心按下,另一手忙不迭捏出圆边。一粒花生放入,如同藏起一个关于美食的秘密,再铺上白糖,放入之前已经制作好的脂油糖团,面团圆边重新合拢,之前的种种馅料被一抹马卡龙绿包裹其中。

在凌娟的案板上,一切都有“计划”可循。“大面团上分出的小面团,必须过一下秤,每个小面团的重量保持在57克~58克之间,这样的分量能够让一盒内刚好装下6只,彼此留下恰到好处的缝隙。”

“以前,我母亲教我的时候,虽说也会鼓励我,可数落起来并不留情面。现在我的手艺不输她了,两个人便谁也不服谁了。”一张案板,一只面团,母女俩边做边斗嘴,斗完又乐了。要求严格的制作工序里,家的味道融入其中。

在吕城这座小镇,人们喜爱美食,也擅长制作美食,这养成了吕城人挑剔的味觉。以吕城传统美食为商机,这更是在挑战众多家庭的厨房。凌娟的小店作为“后起之秀”,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打响名气,主要还是靠手艺取胜。“青团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绝活。”凌娟弯下几根手指,笑着盘算起来,“我的手艺是从我母亲那里学来的,母亲是从我外婆那里学来的,外婆又是从我太婆那里学来的。”

绝活“绝”在哪儿?凌娟并不吝于分享这个秘密。“案板上的这些面团、馅料乍看之下很普通,其中任何一样都可以在超市买到,但我们并不买现成的,即便是面粉,我们使用的也是自家磨出来的。”纯手工,这是凌娟一家的美食秘诀,一家人也为之投入了很多很多。“最近来买青团的客人有不少,有本地的,也有不少周边城市的。比较多的评价是,他们在我们家的青团里吃到了‘妈妈的味道’‘儿时的味道’。”听到这些,凌娟总能有一份自己才懂的满足。手中一只面团,凌娟一点一点揉出了这个家的幸福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