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5年03月29日

【随笔】

食荠在春

◆高英

记得儿时我们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早春时节,星期天,吃罢早饭,母亲宣布带我们去挖荠菜,我们立刻欢呼雀跃,这意味着可以吃到美味的荠菜馅儿饺子了。

那里的荠菜很多,田边,地头,甚至路旁,随处可见荠菜的身影。不多功夫,我们就挖了满满一篮子。提回家清洗干净,放在竹筛里滤水,母亲就开始和面、擀面,将擀得又大又薄的面片切成大小适中的饺子叶,然后烧锅加油炒鸡蛋碎,再把滤干水的荠菜切碎放入盆中,将鸡蛋碎倒进去,先加食用油搅拌均匀,以便锁住荠菜的水分,再加精盐等调味,一盆香味扑鼻、金黄翠绿的饺子馅儿就做好了。

馋涎欲滴的我们早就洗干净手等在桌旁,只等母亲把饺子馅儿调好,就开始包饺子,而父亲也自觉去洗锅烧水,待饺子下锅。

饺子熟了,急切地用筷子夹起来,放在嘴边吹几下,一口咬去,荠菜的清香和鸡蛋的浓香即刻俘获味蕾。

荠菜是药食同源的野菜,《本草纲目》释名为护生草,有“利肝和中,明目益胃”之效,故有民谚“春食荠菜岁无灾”。

其实,人们喜食荠菜,不仅因其味美和药用价值,还在于她可贵的精神品质。荠菜生于严冬、茂于早春,被人们誉为“报春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此诗艺术地表现了荠菜不惧寒冷、率先报春的特点。

作为早春野菜珍品,荠菜像一个清纯可爱的少女,从久远的《诗经》里走出来,摇曳着丽影,散发着清芬,让人们在春野的馈赠中体味人间烟火的醇厚,在绵延不绝的药食文化里享受诗意的清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