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副刊
2025年04月25日

苏东坡的雨天哲学

阅读量:319 本文字数:2022

·韩国昌·

窗外的雨,又一次没有打招呼就来了。起初是羞怯的试探,旋即,它仿佛积蓄了整个天空的委屈与力量,骤然密集,化作千万条银线,哗啦啦地倾泻而下,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雨帘,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灰色调里。

困在这方寸之地,望着窗外这仿佛要吞噬一切的雨势,心中难免升起一丝烦闷与焦躁。堆积的工作尚未完成,预定的出行被迫搁浅,生活的节奏被这突如其来的“风雨”打乱,正如人生中那些不期而遇的困境与挫折,总能轻易地拨动我们敏感的心弦,搅乱一池心湖的平静。就在这时,心中蓦然回响起那穿越千年风尘的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首诞生于他人生最低谷——黄州贬谪时期的词作。彼时,这位旷世奇才,正经历着“乌台诗案”带来的沉重打击,从炙手可热的京官,沦为戴罪的贬官,生活困顿,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一天,他与友人在郊外行走,忽遇大雨,同行者皆显狼狈,唯有他,“吟啸且徐行”,泰然自若。这雨,何尝不是他当时人生境遇的绝佳写照?那穿林打叶的雨声,正如朝堂上的诽谤、小人的谗言、命运的无常,声声刺耳,试图将他的人生击垮。

然而,苏轼的选择是“莫听”。这并非是掩耳盗铃式的逃避,而是一种内心的主动屏蔽,一种智慧的过滤。他知道,过分在意那些外部的“噪音”,只会让自己深陷泥淖,迷失方向。正如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他人的误解、事业的瓶颈、情感的波折,如果一味沉溺于负面情绪,反复咀嚼痛苦,那无异于主动将心灵的缰绳交予了风雨。苏轼告诉我们:风雨喧嚣,可以选择不听,内心宁静,就能不乱于迷雾之中。

“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一种何等潇洒的态度!“吟啸”,是胸中块垒的抒发,是面对困境时的放歌;“徐行”,是不疾不徐的步伐,是内心节奏的坚守。风雨再大,也阻挡不了我放声歌唱的权利;道路再泥泞,也改变不了我从容前行的姿态。这是一种近乎“向逆境宣战的浪漫”,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原来,真正的强大,不是拥有多少外在的凭借,而是内心是否足够轻盈、足够坚韧。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问,问得斩钉截铁,问得豪气干云!“怕”什么呢?怕官场的倾轧?怕生活的困苦?怕命运的无常?苏轼用一个反问给出了答案:没什么好怕的!既然风雨是人生的常态,那就披起蓑衣,把它当作寻常风景,坦然穿行其间吧!“一蓑烟雨”,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将狼狈的雨中行,化作了充满禅意的生命体验。人生,本就是一场披蓑戴笠、风雨兼程的旅行,重要的是那份“任平生”的洒脱与承担。

词的下阕,更是将这种心境推向了极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风雨过后,酒意渐消,春寒料峭,身体感到一丝微冷,这恰是困境过后的真实感受——磨难会留下痕迹,不可能瞬间烟消云散。然而,就在这时,“山头斜照却相迎”,一抹夕阳穿透云层,温柔地迎接归来的他。这“斜照”,是困境中的希望,是绝望中的慰藉,是大自然无言的抚慰,也是内心豁然开朗的象征。生活或许总有微冷,但请相信,转角处,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光亮。

最终,那句振聋发聩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醍醐灌顶,点亮了无数困顿迷茫的心灵。当苏轼回望来时路,那片曾风雨交加、令人狼狈的“萧瑟处”,此刻在他眼中,既没有狂风暴雨的可怖,也没有雨后初晴的狂喜。风雨也好,晴朗也罢,都已成为过去,苏东坡内心的那份平静与超然,已经超越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啊!真正的成熟,不是在风雨中哀叹,也不是在晴朗中沉醉,而是拥有一种恒定的心境,不为外界所扰,不为得失所困。 这就是苏东坡教给我的“雨天哲学”------内心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此刻,窗外的雨声似乎也变得柔和了些,不再是之前的狂暴,倒像是低语的故人,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苏东坡的身影,在黄州的田埂上,在赤壁的月光下,在儋州的椰林里,无论命运将他抛向何方,他总能“拣尽寒枝不肯栖”,总能“一蓑烟雨任平生”,总能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找到生命的乐趣与尊严。他把苦难酿成了诗酒,把风雨走成了风景。

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它不在于我们能否改变天气,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调整心态。人生的底色,往往由心境绘制;生活的滋味,全凭自己调和。当我们学会不再过分执着于结果的“晴”,也不再过分恐惧过程的“雨”,而是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丰盈,那么,无论外界是疾风骤雨,还是艳阳高照,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澄澈天空。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但心中的那份烦闷早已悄然散去。推开窗,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我知道,这场雨,如同生命中必经的考验,终会停止。而苏东坡留下的这份智慧,这份在风雨中吟啸徐行的从容,这份“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将如同那山头的斜照,永远温暖和照亮我前行的路。生命的最佳状态,或许不是避开所有的风雨,而是学会在风雨中,为自己撑起一把叫“从容”的伞,然后,心怀阳光,笃定前行。

投稿邮箱: ahcfbfk@126.com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