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雁苍山
2025年05月09日

烟厂村藏宝散记

储吉旺

 

宁海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面海靠山,环境宜居,在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高山密林中不足百户人家的茶院铜岭岗烟厂村,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博物馆”。

应朋友许淼夫妇之邀,我和爱人带双孙去铜岭岗烟厂村休闲。铜岭岗我是从小便知道的,在宁海中学读高中时,星期六放假,要爬铜岭岗到西林家里住一夜,又用一天时间,爬铜岭岗到宁海中学上学。那时,茶院到宁海城区没有公路,双腿是爬山攀岭的最好交通工具。铜岭岗山路弯弯,杂树野草伴生,栈道荆棘相依,爬了三年铜岭岗,被荆棘划破衣服和皮肤是常有的事。刚解放时仍穷,但有书读,穷也不觉得苦,而是福。

过铜岭岗转个弯,沿着一条小道步行20分钟,便到烟厂村,但以前只知其名,从未入内。父亲曾告诉我,太公太婆的坟墓便在烟厂村山上,由于山高路远,我没有去祭过祖。为此,父亲在世时常常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识了,四代只知家谱了。”此话不假。

车到烟厂村,双孙便去山上追逐放山鸡,他俩很兴奋,怎么满山坳都是鸡?他们只知鸡养在鸡笼里或鸡场内,这里的鸡怎么在山上?我对孙子说,我们城里吃的鸡,都是养鸡场里的,人工饲养,鸡一天跑不到5里路,笼里的鸡,根本没有机会跑,所以鸡肉不鲜嫩,味道没有放山鸡肉好。放山鸡,在山林间自由自在觅野食,不惧怕困难,一天到晚跑几十里,吃新鲜的东西,所以鸡肉特别香,营养特丰富。山村里的鸡是个宝。我还对孙子说,人也一样,你想获得更多新的知识,长大后生活得更好,除了读好书本里的知识之外,还要读大自然的书,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一个人有丰富的知识,又有智慧的头脑,到社会上工作,才能经得起风雨历练,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到了朋友会所,只见四周绿树掩映,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山腰一湖,湖水泱泱,山水增辉。站在高山顶上,虽不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却颇有天上人间世外桃源的感觉。再向下望,错落有致的梯田,种有不同的花草树木,层层叠叠,野花镶嵌其中,特别诱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见此情景我不禁口占吟道:“君子不恋花,沙漠伴孤独。老干忽逢春,皱颜亮如玉。交友花为媒,情深岂一束。愿将花海倾,拥抱会所屋。”烟厂村山水润泽,诗意盎然,这里岂止鸡是宝,山是宝,花是宝,湖是宝。深藏在高山密林中的烟厂村,满山是景,满山是宝。

山水美景沉醉中,我们去参观村里的文化礼堂。农村老百姓真幸福,新农村建设普及到全国农村角角落落,只有百来户人家的高山小村,也有独具一格的文化礼堂。二层楼的文化礼堂关着门,我们便进入礼堂旁边的会所。那是一个平房四合院,当地铜板石砌成的天井,一尘不染。走进宽阔的天井内,迎面而来便是古老的文物。石质文物古董让我眼睛突然一亮,那明代的石狮,石香炉,刻有“妙香寺”字样的砖瓦,不同年代的石磨石碾,都令人惊叹。尤其是两口火山岩石凿成的捣臼,有着900多年历史,特别值得人们关注。

烟厂村虽小,却有900年历史,承载着历史的沧桑,那是难得的文物啊!深山中的藏品令人沉醉,我好像走进几百年前烟厂村人民的生活中。带我们参观的村民郑灵通,年轻人,见我对古代藏品有浓厚的兴趣,便由他77岁父亲打开藏品屋,让我欣赏琳琅满目的文物,这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进入堆满文物的狭长平房中,我惊呆了。真想不到,高山密林深处的烟厂村,竟藏着一部宁海乡村发展史。这些文物珍宝中,有些连城市博物馆都见不到,居然在这里展现,填补了城市博物馆所缺失的空白,让人生发出祖国文物博大精深的感慨,在这山水清幽,文化久远的地方,你可以和几百年前的人对话。

博物馆内摆放着百年前的工艺品,首先让我感叹的是争相斗芳的各种竹篮、竹盘、竹制笼子、竹编儿童玩具,这些竹编制品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古人的智慧结晶,让现代人叹服。民国时期的斗、升、秤、算盘等计量工具,买卖公平交换智慧的生活,让人发怀古之幽思。还有宁海先民使用过的形态各异的坛坛罐罐,工艺精湛,可以想象热爱生活的宁海祖先,生活丰富多彩。再看先人坐过的座椅坐凳,脚上精湛的雕龙画凤,独特的艺术风格,无不显示着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虽历经百年,仍不失光彩。

博物馆内还有百年前宁海农民勤劳智慧劳作的工具。古老的风车、水车、木桶,农民穿的簑衣,戴的箬帽,无不体现出劳动工具进化的印记。这种高超的工匠技艺,现在已很难看到。

在满满一屋的文物中,一只古色古香的摇篮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地方小,文物太多,摇篮里也堆放了众多文物,最后由主人慢慢整理岀来。郑父告诉我,这只摇篮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郑父在慢慢清理一件件文物,我心中默默告诫,切莫惊动历史,惊动摇篮中未来的栋梁之材。待一件件压着摇篮的文物移开后,完整的摇篮出来了,保存得非常完好。两边木框,雕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龙,憧憬孩子长大后大富大贵,成龙成才。摇篮前后左右,分别雕有“长命富贵”四个字,祈愿小孩健康成长,长命富贵。上前轻轻一摇,和谐均匀摇动,可以让躺着的小孩甜甜入睡。这只摇篮让我想起,我的儿子和女儿。我们夫妻俩上班,白天由我妈妈照顾,让他们在摇篮里长大。当年的摇篮,摇出今天经商走世界的企业接班人。摇篮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成了历史的印记。

当今AI时代,科技创新高速发展,旧时的工具催生了现代新的技术。同样,今天的先进工具明天就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藏品,人如果不学习不创新便会落后,会被时代淘汰。正如当今兴起的DeepSeek,多少年后也将会成为时代的印记,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唯有读书增长智慧,才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我的思绪被这只摇篮带向遥远的世界。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那些离散在时光深处的人,因某种机缘或许重聚,这叫人生何处不相逢。在烟厂村博物馆,郑父跟我说,我们是亲戚。我一惊,怎么在烟厂会冒出一位亲戚?他介绍,小郑是我西林远房哥哥的外甥孙。农村亲戚的淳朴热情,一下拉近距离。小时候我家和堂哥同住西林一个道地内,友好相处的记忆难忘。这时,郑灵通的母亲也来了,一见面我马上想起堂嫂的面孔,她们母女如出一辙。不一会,郑父为了进一步证实他是我的亲戚,特意跑到房间拿出一本由竺济法先生主编的储氏家谱,证明他的爱人姓储,是我的侄女……然后热情邀我们在会所共进午餐。亲戚久别重逢,饭桌上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滔滔不绝地涌来,比吃满桌佳肴更加有味。

席间我问郑灵通,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从哪里收来的,他告诉我是农村旧房改造中,从废弃的地址上收集到的。小郑是个有文化底蕴的读书人,我跟他说要把文物宝藏保护好,这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这里的文物要有严格规定,只准大家参观,不能散失到外面,要让深山宝贝代代相传。

回来的路上我想,旅游其实是人看人,人越多的地方越有人往那里挤,哪怕一块普通石头,也可以成为游人拍照打卡的奇石。而要是在深山密林深处,没人去的地方,再好的东西也往往被埋没。看到烟厂博物馆的珍宝,突然觉得淳朴的农民朋友其实就是友谊的珍宝,和谐相处则是人快乐生活的珍宝。山道弯弯,人心向善,文化生活的珍宝不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