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三簿”入选省首批“教联体”建设典型案例
本报讯(通讯员 田存吉)近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首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典型案例,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案例入选。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教育回归本真,让童年绽放自由生长的活力?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家校互动在减负提质中给出了“具身实践”答案——以“作业批改簿”“集体备课簿”“家校联系簿”三本校本化手册为支点,构建“日日清、周周备、月月评”的立体化家校协同育人体系,让教育教学在精准施策中科学减负,实现控量提质,为儿童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学校将《作业批改簿》与课后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两心三餐”课程体系(“两心”指教师尽心、家长放心,“三餐”指运动餐、阅读餐、素养餐)。每天,教师在辅导作业时同步记录学生解题动态,为次日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重要依据,让作业布置从“题海战术”转向“精准滴灌”。
学校围绕《集体备课簿》实行“三备”教研模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复备,形成包含预习单、任务单、续学单的“一案三单”教学设计方案。
在作业设计环节,备课簿发挥着“量体裁衣”的作用。教师们遵循“研量-试量-报量”三原则:先研讨下周每日作业,确定保底必做的A类基础题,再根据班级学情设计B类提升题、C类拓展题;所有作业教师必先试做,标注预估用时和训练重点;最后通过智慧校园系统上报作业总量,行政人员每日公示各班作业清单,确保语数英三科书面作业总时长不超过60分钟。
《家校联系簿》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中枢”。家长通过它清晰知晓每日作业量和重点,不再盲目焦虑;教师通过它收集家庭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家校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让城南校区在科学治理中见证成长蜕变。学生发展从“被动负重”到“主动生长”;教师成长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进”;家校共育从“单向传递”到“双向奔赴”
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南校区的“三簿”实践引发广泛关注,江苏教育电视台以《吉祥三簿:让童年自由生长》为题深度报道,学习强国、《扬子晚报》等平台专题推介,全省20余所学校前来取经。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它为“双减”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操作范式:用制度创新破解管理难题,用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施策,用情感联结凝聚育人合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