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06月27日

退休生活华丽转身 公益星火照亮社区

——长丰县双墩镇泉河路社区妇联执委、网格员丁玲芳

阅读量:251 本文字数:1045

长丰六十载风华里,总有些身影以微光聚炬火,在市井烟火中织就基层治理的温暖经纬。双墩镇泉河路社区的丁玲芳便是这样的存在——这位59岁的妇联执委、网格员,用近千次矛盾调解的足迹,将“家里有矛盾,就找丁大姐”的口碑刻进居民心坎,更以“丁大姐工作坊”的辐射力,在社区治理的棋盘上落子成势,成为解千结、暖民心的基层范式。

2019年那个被楼上孩童喧闹打破的午后,丁玲芳怎么也想不到,一场邻里沟通会开启了她的基层服务之路。当看到父母外出务工、三餐潦草的姐弟俩,退休的她没有选择投诉,而是把孩子领进自家厨房——免费照看、辅导作业,甚至最多时同时照料十多个孩子。这份“多管闲事”的热心,让她在小区赢得“带娃能手”的口碑。

2021年接过网格员聘书时,她笑称自己“从管孩子到管闲事”,但这份“闲事”里藏着大智慧。面对外来人口占比高、流动性强的小区特性,她把每天上万步的奔波化作“移动调解室”:清晨调解婆媳纠纷,午后处理停车矛盾,深夜接听婚姻危机求助。在她看来,基层矛盾从来不是 “公事”与“私事”的割裂,而是家长里短中交织的情感密码。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要把理说进人心里。”丁玲芳自创“五心”工作法:耐心倾听让火气先消三分,爱心帮扶把当事人处成亲人,细心洞察从家长里短中抓准症结,热心服务让群众知道“遇事有人管”,诚心相待则是把调解室当成“娘家”——她至今记得,一位被家暴的妇女躲在工作坊哭了整整一下午,最后握着她的手说“终于有人听我说话了”。

2021年成立的“丁大姐工作坊”,正是这套方法论的升级实践。从最初单枪匹马到14名女性调解员的专业团队,从被动接单到主动 “敲门行动”排查隐患,这个省级“皖家平安”调解示范室,如今每月要处理20余起纠纷。在她的传帮带下,越来越多居民从“遇事找丁姐”变成“我也能帮人”——这种治理力量的裂变,正是基层自治的生动注脚。

丁玲芳的“解铃”版图,早已超越传统调解范畴。在“泉”力以“妇”公益项目里,她把调解现场变成普法课堂,带着团队走家暴家庭、办反电诈讲座;在“园丁关爱”微公益中,她联合大学生志愿者打造“党员 + 居民”帮扶网络,让46户困境儿童家庭感受到社区温度;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 “五彩假日”暑托班,当科普实验课搬进 “清泉书屋”,当文明创建实践课开到小区广场,曾经的矛盾高发地,正变成邻里互动的能量场。

如今在泉河路社区,总能看见丁玲芳穿梭楼栋的身影,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居民号码,步数排行榜常年霸榜。这位社区治理的“解铃人”,用日夜的坚守证明: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把每个“千千结” 都当成“心头结”,用真心换民心的漫长征程。当长丰大地的发展脉搏与社区的家长里短同频共振,像丁玲芳这样的“解铃人”,正是六十载风华里最动人的民生注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