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真情绘同心 以匠心筑社区
——长丰(双凤)经开区峰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刘爽
从打造统战人士“同心驿站”到搭建商圈治理 “楼事汇”,再到创新“一天书记”“一勺米”基层治理模式,她用十年深耕诠释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治理哲学,让“推开门就是美好生活”成为社区居民的共同体验。她就是长丰县(双凤)经开区峰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爽。
“社区治理不能唱‘独角戏’,要汇聚各方智慧。”这是刘爽在邻湖社区担任书记时的深刻体会。面对辖区企业集聚、少数民族群众多样的特点,她创新打造“邻湖宜家·同心驿站”,搭建起统战人士的“会客厅”。在这里,她组织侨胞回家过节、举办民族团结故事会,让法律咨询室成为助企纾困的桥梁;她推动组建“红骑先锋队”,引导新业态群体参与社区巡逻、入户走访。
这份“双向奔赴”的情怀,源自刘爽的跨地域成长经历。2013年这位满族姑娘从东北来到长丰,2016年成为社区工作者,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她将自身经历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心驿站”中注入“家”的温情,促成企业建言与社区服务良性互动,让统战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刘爽先后在凤梅、梅冲湖、峰宁、邻湖等多个社区任职。在探索楼宇经济与基层治理融合路径时,她敏锐捕捉到商圈治理的痛点,率先打造长丰县首个“楼事汇”党建品牌。通过建立楼宇企业与社区党组织的联动机制,她推动形成“商圈共治共享、企业互惠共赢”的治理体系,让党建工作成为楼宇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
2025年3月,她重回峰宁社区担任“大家长”。面对2万常住人口的治理难题,她以“一天书记”和“一勺米”项目为突破口,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建设者”转变,破解了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
“一天书记”实践品牌的推出,是刘爽对居民参与机制的大胆创新。她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招募,选拔出40余名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担任 “一天书记”。上岗前的系统培训,让“新官”们掌握沟通技巧和巡查要点;每月固定的联合巡查,让他们深入小区揪出卫生死角、安全隐患;问题会商研讨会则确保民生问题 “发现即处理”。
如果说 “一天书记”激活了居民的治理热情,“一勺米”项目则用温情叩开了邻里隔阂的大门。她联合学校招募223名“红色小楼长”,以募米送米为纽带,带动6个家庭参与独居老人守护。孩子们的一声问候、一勺米的传递,不仅串联起百家温情,更成为安全隐患的“探测器”。每日的“双印打卡”,用向日葵和小太阳印章传递平安信号,让独居老人的安全可视化。周末“暖巢行动”则用亲情陪伴驱散孤独。
从楼宇党建到居民自治,从老人守护到统战聚力,刘爽用十年时间在不同社区留下创新足迹。这位扎根基层的社区书记,正带着她的“治理密码”继续奔跑,在破解民生难题、创新治理模式的路上,书写着 “民族团结一家亲,基层治理谱新篇”的动人篇章。
(来源:安徽商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