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氏后人打造冯仲云纪念馆,20余载免费开放——
将军故里传“大爱”
□ 记者 周洁茹
横林镇余巷村薛家前16号,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进式老宅,也是我国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的出生地。在这里,记者见到了75岁的冯明歧。20多年来,他一遍遍为到访的客人讲述二伯父冯仲云的传奇经历,擦亮了冯仲云故居这一“红色地标”。
冯仲云故居建造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左右,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目前第三进已建冯仲云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冯仲云生平事迹介绍,还有他的著作、遗物、勋章等实物和照片,均由冯明歧搜寻而来。
冯仲云早早离开家乡,赴北京求学。在冯明歧的印象中,冯仲云不仅每月资助自己生活费,还经常邮寄书信、衣物、画册回来,十分关心爱护小辈。而关于伯父的革命故事,冯明歧从小就听爷爷说起,红色的种子在心中生根。
21年前,冯明歧决心打造冯仲云纪念馆,向世人展示冯家先辈的英雄事迹。“这件是我伯父的羊皮大衣,从哈尔滨拿回来的;这件伯父的雨衣,伯母看我馆内需要,就寄了来……”冯明歧细数着玻璃台面下的藏品。为搜集资料、实物,他往返东北近40次。
纪念馆墙面上,一块块展板述说着冯仲云从清华学子到抗联将领的传奇一生,也凝结着冯明歧的心血。在长年累月的考察与求证中,这套展板历经4次更新。“第一套展板是我和在无锡的哥哥一起做的,后面三套我就亲自设计,根据我和抗联亲历者的聊天和搜集来的资料逐步更新内容。”冯明歧说。
自费打造冯仲云纪念馆,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门票,冯明歧更是亲自担任馆内的讲解员。无论参观者何时到访,哪怕只有一人,他也会陪同介绍,“不论是学生、党员还是群众,我尽可能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解,让他们随时走进这段历史。”
多年来,冯仲云故居成为了一座集文物陈列、学术研讨、参观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包括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东北抗联将士的后代。故居现已成为常武地区20多所学校的德育基地,成为学生和当地民众了解东北抗联斗争史的主要渠道。2008年2月,冯仲云故居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