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门头村:
以“红色引擎”驱动项目攻坚
盛夏七月,热浪灼人,硖门畲族乡斗门头村的核电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铁臂起落间扬起阵阵土浪,奏响了项目建设的“夏日进行曲”。
“项目推进的关键,在于凝聚各方合力。”斗门头村党支部书记江祯龙介绍,建设场景背后,一套以党建为轴心、创新机制为齿轮、群众共治为基石的“红色引擎”系统正高效运转,为项目建设与产业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据悉,斗门头村毗邻宁德核电基地。今年,斗门头村抢抓区位优势,积极争取核电产业园项目落户。落户之初,该村第一时间成立“三位一体”项目攻坚组,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任组长,6名两委干部包片负责,再抽调16名懂政策、善沟通的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开展“敲门行动”,在两个月内完成90%签订征地协议,并联动联通施工方、监理等9个单位,完成线上响应问题18次,线下联动会22场,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疑难杂症”。
“以前各自为政,现在党组织就是‘中枢神经’,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工作推进自然顺畅多了。”施工方负责人感慨道。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斗门头村两委聚焦土建阶段河道疏通、管线迁移、环保审批等堵点,持续创新“三色响应”机制,不断跑出项目攻坚“超速度”——开通“绿色通道”,针对施工便道建设等简易问题,在24小时内现场解决;启动“黄色预警”,围绕河道疏通等跨部门事项,由党员专班对接乡镇各个部门,7个工作日完成;实施“红色攻坚”,针对村民担忧的扬尘问题,协调环保部门当日检测、当日整改,增设抑尘喷水设备2台,有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项目建设既要跑得快、走得稳,还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推进核电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斗门头村通过三轮企业洽谈,签订《优先用工双向协议》,打造“就业直通车”,首批吸纳20名村民参与土建工作,人均日增收360元,并锁定项目投产后的80个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组建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团”,开展安全巡查,保障工程质量,增强群众参与感。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我们把支部建在链上,破解了资源碎片化困局,提升了工作效率,聚合了民心,实现了组织动能的有效转化。”斗门头村第一书记钟后强表示,如今,斗门头村党支部正着手编制《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工作指引》,将成功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让“党建红”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
□ 朱灵塬 王婷婷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