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视点
2025年07月18日

带着文明去避暑

本报讯(温丽芬)三伏天将至,热浪滚滚而来,福鼎的乡村却成了天然的避暑港湾。周末里,市民们或全家总动员,或约上挚友,驾着车奔向周边乡村。山间的清风驱散了暑气,满眼的绿意沁人心脾。而比风光更动人的,是大家随身携带的“文明行囊”——家长弯腰拾捡垃圾的身影,成了孩子眼中最生动的教材;一句“别碰花草,文明观赏”的叮嘱,让文明的嫩芽在孩童心间悄悄生长。

7月15日午后,笔者来到管阳镇楮楼村。远山如黛,近处的农家小院里花团锦簇,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漫步其间,有人举起手机定格美景,有人带着孩子辨认农作物,却没人伸手去触碰那美丽的花朵。“这花看着真漂亮,但不能随便摘,要文明赏花。”一位妈妈轻声提醒着跃跃欲试的孩子,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轻轻抚摸了一下叶片便缩回了手。

农家乐的餐桌上,刚结束午餐的游客们正忙着打包剩菜。“这些野菜炒得香,带回家热一热还能吃。”游客王先生一边将菜装进餐盒,一边招呼孩子:“把桌上的骨头都捡到碟子里,咱们自己收拾干净。”孩子踮着脚,用小勺子认真地收拢垃圾,然后跟着爸爸一起倒进墙角的分类垃圾桶。服务员笑着说:“现在来玩的客人都特别自觉,吃不完的菜都会主动要求打包,积极践行‘光盘行动’。”

转过一座山梁,另一处露营基地在7月16日迎来了热闹的清晨。帐篷沿着溪流排开,炊烟在林间袅袅升起。市民程先生一家支起的灶台旁,铺着一块醒目的垃圾袋。此刻,他们正在收拾早餐后的狼藉:妻子将蛋壳、菜叶归拢到袋中,他则细心地用湿巾擦拭着被汤汁弄脏的地面,儿子捧着装满果皮的袋子,蹦蹦跳跳地奔向不远处的垃圾桶。“出来玩图的是舒心,要是随手扔垃圾,再好的风景也变了味。”程先生擦了擦汗,“孩子看着我们怎么做,慢慢就会养成习惯,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从庄稼地到农家院,从餐桌旁到营地里,市民用一个个细微的举动,在避暑途中写下文明的注脚。这份带着温度的自觉,让乡村的夏日不仅有清凉,更有了长久的美丽。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