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百年龄我来忆
□ 黄宝雄
2024年3月23日上午,魏春、朱乃恩、陈秋枫三位采访了贯岭镇文洋行政村占脚自然村96岁的当事人李孔清。李老口述八十九年前为红军放哨的不平凡经历。有感于此段军民一家亲的红色回忆,特创作诗作《奔百年龄我来忆》。
福鼎山村年月漫,文洋占脚忆长呦。
那年七岁逢兵至,正是红军到此留。
身比同侪高半尺,人言伶俐志方遒。
刘英抚首轻声唤,小鬼机灵共守陬。
自此常随兄弟影,踏上高峰作先筹。
战壕早筑山顶上,四野全收眼底眸。
遥看桐山连峻岭,又瞧五岱岩洞幽。
首长训诫声还记,若见敌兵速报瞅。
大队来临即报警,零星几个不需抠。
我们几个轮流守,趴伏壕里眺山沟。
每望远方心戒备,常思使命怎来周。
红军待众恩深厚,教唱军歌意韵柔。
政委歌声尤悦耳,孩童蹦高赛飞鸥。
尽管歌词未全懂,欢快调儿脑际讴。
一连战士村中住,八百雄师志待酬。
晒谷场上全兵影,准备攻城氛却悠。
粟裕化名叫金米,刘英掌文共相谋。
文武相谐配合妙,益彰互得解群忧。
红军到此乡亲喜,支援部队情义投。
宰猪碾米倾所有,只为亲人解困愁。
赣俗嗜辣汤呈赤,我立旁观盼竟羞。
可夫夹肉情真切,短瞬之间心猛抽。
他忙抱我轻声慰,慢享佳肴莫最牛。
夜晚宿营枪向下,问询家父这缘由。
答言同志皆兄弟,枪口朝低免误勾。
村中壮烈三人逝,就像北方凛风飕。
堂兄孔炼为乡主,少山鼎平重任庥。
头颅不幸遭敌砍,每思此事泪难收。
曾经买菜遭惊险,躲避松洋大路踌。
只从坑底沿溪走,小路悄然启物流。
一次微量防被晓,多人接力解需求。
我爹管钱青年派,分批购归尽衣馐。
忽获刘英永别讯,田间劳作泪无休。
身蹲在地悲声起,泪洒衣衫连续咻。
巧妙指挥打胜仗,经常传令到小楼。
曾记教唱还夹肉,常将安慰暖心头。
音容笑貌今还在,哪料阴阳却隔秋。
时光消逝情难抑,铭记当年放哨丘。
百姓接传全记取,先烈英勇雄姿赳。
现在青年怎会意,故事听来像美洲。
夜深人静常追忆,昔日年时脑海游。
胜利歌声耳边绕,战士笑容不会丢。
峥嵘过往多深刻,岁月匆促似涧湫。
事迹虽随我辈去,只期后代颂扬稠。
余生有日常讲述,英雄事迹播九州。
注一:1935年10月,红军挺进师入闽。刘英(1905.11—1942.5),红军挺进师政委,曾化名“可夫”“越人”;粟裕(1907—1984),红军挺进师师长,曾化名“金米”。
注二:“桐山”“五岱”“松洋”“坑底”均为地名。
注三:少山,全名李少山,原名“少金”,1896年生于福鼎贯岭文洋下洋自然村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在王宏文、林老阙的引领下参加革命队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春任下东区土地委员会主席,1936年任鼎平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1937年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