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极修辞”不消极
修辞,有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之分。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消极手法侧重在应合题旨,积极手法侧重在应合情境;消极手法侧重在理解,积极手法侧重在情感。而积极手法的辞面子和辞里子之间,又常常有相当的离异,不像消极手法那样的密合。”从语用场景看,文学创作更讲究积极修辞,借助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双关、反语、谐音等多种辞格来达成富有感染力的写景状物、抒情议论;而应用写作则更着力于消极修辞,从而使应用文表达准确、简明、朴实、得体。值得强调的是,相当多的应用文,诸如经济合同、会议通知、法律文书、条约规章等,与比喻、夸张、比拟、双关、反语等积极修辞手法格格不入。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阅读I第4题:某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实验操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条表述加以评析。(4分)
材料二摘编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这道简答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材料中相关信息解决特定情境问题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末句指出“消极修辞的总纲是明白”,包括“精确和平妥”这两条。材料二第三段进一步阐明了消极修辞的“四端”——内容方面的“意义明确”和“伦次通顺”,形式方面的“词句平匀”和“安排稳密”。以此为标准衡量题干中实验室注意事项的文字表述;显然,它不符合材料二所述的消极修辞的内涵要素。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须清晰传达操作要求,应该使用概念、抽象、普通、明白、质实的语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使用夸张化的比喻手法,是感性、特殊、华丽的语言,属于文学性表达,易让读者关联语言形式而造成分心,削弱对操作规范严肃性的理解。
陈望道所谓的“消极修辞”,是从正面来分析、讨论语言的运用问题的。在他看来,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凝练典雅的成语用于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方面,与特定的语用情境,传达对象的认知特点是不相匹配的。作为实验室注意事项的语言表述应力求通俗、简洁且明白、清晰地传达操作要求。
而大多数修辞学家所说的“消极修辞”,是从反面来分析、讨论语言运用中的种种问题的。张志公先生在《关于修辞学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一文中指出:“所谓消极修辞,主要指的是如何避免用词不当、表达不准确等等这一类的问题。”张静先生在其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中说:“消极修辞分管语言运用的‘对不对’和‘通不通’。‘对不对’指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明白、准确贴切,主要是字、词、语的书写和运用问题。‘通不通’指语言形式是否合乎语法规则,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合乎事理,主要是造句和句子之间的层次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分析、讨论语用问题,其所谓“消极修辞”都指向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等基本范畴,都聚焦于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层面,也都潜在地关联了语用情境、语体(文体)属性、交际对象诸要素。
从语用效果看,积极修辞以追求鲜明生动为要旨,消极修辞则以简明准确为目的。二者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既各有所用,又不能截然分开。以使人感受为目的的语言,要在形象生动,但也须以准确为前提;以使人理解为目的的语言,要在明白确切,但也须避免枯燥。
文学作品中,消极修辞也屡见不鲜。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积极修辞并用。《红楼梦》(第十九回):“(袭人)一面说,一面将自己的坐褥拿了来……扶着宝玉坐下,又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这个语例中用多个“自己的”反复强调袭人善迎人意的姿态。这是以消极修辞完成了极其清晰的描述,给读者以显豁的印象,不能视之为用词重复、累赘。很多时候,积极修辞想要在语用上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实有赖于消极修辞的适度参与。《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语例中朱自清以“流水”喻“月光”,以“泻”字承接修饰“流水”,以“静静”凸显环境清幽,营造出空明澄澈的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比喻生动,用词精当。该例中,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相互衬饰、相得益彰。
总之,消极修辞其实并不消极,它与积极修辞相互依存、各司其职,共同促成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
□ 林承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