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十版:新区要闻
2025年08月04日

教师新村社区的特殊“守护者”:

平凡善举带动邻里共绘文明图景

居民韦辉(左)和陈加宏自发打扫小区卫生。记者 云莹 通讯员 尹媛洁 摄

本报讯 (记者 云莹 通讯员 云宣)在云阳街道教师新村小区,一个普通的垃圾投放点正在上演着不普通的温暖故事。近期,由于教师新村小区物管服务调整,公共区域卫生暂时无人维护,然而两位热心居民却自发承担起了“守护者”的责任,打扫小区公共区域,用实际行动点亮了社区文明之光。

小区基本保持着整洁有序的状态,离不开这两位特殊“守护者”的默默付出——家庭主妇陈加宏和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韦辉。“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现,但只要小区广场、垃圾分类亭有散落的杂物,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陈阿姨和韦老师从来不说什么,就是看到脏了就主动清理,特别让人感动。”居民看到后在网格群内感慨道。

两位热心居民的行为很快产生了“蝴蝶效应”。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小区环境,除了清扫自家门口的杂物,不少人在经过垃圾投放点时,也会顺手清理垃圾。“看到陈阿姨和韦老师这么用心,我们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观。”居民张女士说,“现在大家都有了这种意识,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整个小区的环境都变好了。”

韦老师表示:“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这里就是我的家。看到垃圾投放点乱了,就想着收拾一下,这没什么特别的。”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位老教师的责任感。陈阿姨则说:“大家都住在一个小区里,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环境好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这份看到就管的担当,让垃圾点始终整洁,更诠释了一个道理:守护家园,无需刻意,举手之劳便是温暖。”小区居民纷纷为她们点赞。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付出,不仅改善了小区环境,也悄然改变着小区的氛围,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无论是清理垃圾,还是帮助老人,每一份努力都在无声中传递着关爱与责任。正是这些平凡而真诚的行动,让教师新村成为一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社区。

文明的种子不仅在环境卫生中生根,更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发芽。近日,社区网格员带着一卷卷双面胶和一沓沓《文明养犬倡议书》,逐栋楼张贴在单元门口的公告栏上。“请各位养犬居民及时清理宠物粪便,牵好牵引绳……”倡议书中的一条条细则,道出了邻里对和谐共处的期盼。

如今的教师新村小区,虽然面临着物管调整的暂时困境,但居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是社区文明。在陈阿姨和韦老师的带动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正在这里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效仿这种“看到就管”的精神,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行为逐渐在小区内蔚然成风,一个个微小的善举汇聚成了照亮社区的文明之光。

教师新村社区负责人表示,文明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新村的这两位“守护者”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明的传播者,每一份善意都能点亮他人心中的温暖。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当每个人都愿为公共利益多跨一步,再小的善意也能汇聚成光,绘就社区和谐与文明的新图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