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5年08月02日

【文史】

宿松钱家山抗日战争故事

◆袁艳成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十四年抗战,山河震荡,碧血千秋,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太多感天动地的壮举!就在我们天天眼见的钱家山,抗战期间就曾发生过一场壮烈的战斗!

钱家山现坐落在宿松县城中部,位于宿松路与桐梓北路之间。抗战时钱家山在老县城东北城郊,俗称小东门城外,距县城约五里地,是一处重要的军事制高点,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县城,有效监控县城西、北、东三个方向的广大区域和交通要道。笔者就出生在钱家山东边山脚下的袁家屋。那时钱家山山顶建有一座碉堡,围绕碉堡用大石头建了一圈环形战斗阵地(碉堡的堡基现被一座庙宇占用,战斗阵地依然清晰可辨,建碉堡和战斗阵地的砖和大石头仍随处可见),由国民党军桂系李品仙部一个班驻守,袁屋村民称之为广西佬。

抗战期间宿松有两支抗日武装,一支是桂系李品仙部,一支是活跃在洲区和湖区的新四军游击队。钱家山战斗就是驻守碉堡的桂军打的。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一个春天的早晨,广西兵十几个人的一个班出县城经龙井向钱家山方向,到碉堡驻防。途经袁家屋时,在袁屋歇歇脚。他们都很年轻,讲的是村民们听不大懂的广西方言,穿的是刚换的春装。就在歇息与村民们交谈的时候,听有村民说日本人从殷湾那边过来了,战士们立即往山顶碉堡上冲,袁屋老百姓也吓得四散奔逃。时年十七岁的殷毛奀因逃跑不及时,被日本兵抓住。日本人见殷毛奀衣衫褴褛,身形瘦小,浑身颤抖,就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做了挑夫。也正因如此,殷毛奀亲眼见证了钱家山战斗的全过程。日本投降后,殷毛奀被放回家,经常向袁屋百姓讲述这场战斗的经过。我是亲耳多次听闻者,可惜那时少不更事,重视不够,记不真切。殷毛奀老人已去世多年,总感觉这段历史不能遗忘,为此专门走访了同样听闻过这场战斗的年长者,共同回忆这段历史。下面的描述主要采用殷毛奀老人的口语。

战斗大概是从吃早饭的时候打响,日本人先把钱家山围起来,在山脚下用六零炮对着山顶轰,日本鬼子边打枪边往山上攻。那些广西佬特别厉害,日本人一直没有占到便宜,打到下午日头离落山一丈多高的样子还没有攻上去。日本人死了十几个,尸体就放在袁屋晒场上。后来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飞机,飞机在天上绕着碉堡丢炸弹,第一颗炸弹丢在了山南面的张果老洼,第二颗炸弹丢在了山中间的青山洼,第三颗炸弹炸中了碉堡,就这样,碉堡被炸塌了,那十多个顽强的广西士兵全部壮烈牺牲。

日本人撤走后,过了两三天,那些牺牲的士兵的遗体被李品仙部运走了,埋葬在何处,英雄们的姓名也不得而知!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每年的抗战纪念日,或登上钱家山顶,看到占满烈士鲜血的战斗阵地,总会想起那些宁死不屈,顽强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英雄们,一股崇敬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查阅资料,网上搜寻,多方打听等一直没有找到这场战斗的记载,感到非常遗憾!常常担心这场不惧倭寇,以命相搏的壮烈战斗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作为这场悲壮战争故事的亲耳听闻者,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去铭记这段历史,铭记为国牺牲的英雄们。今特以此粗糙文字回忆,作为对所有为国捐躯先烈们的缅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