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包翠冠梨、看望独居老人、巡查村道施工、巡视河道保洁……孙文贯的“忙”与“乐”——
“群众的事,一件都拖不得”
处暑时节,“秋老虎”依旧发威,清晨的蝉鸣已搅动了沉闷的空气。在新程村村委会,村党委副书记孙文贯的衬衫早被汗水浸透,他正弯腰将最后一茬翠冠梨仔细装箱。胶带封箱的“嘶啦”声,成了忙碌早晨里最清晰的节奏。
“今年最后一茬梨了,得仔细点。”孙文贯抹了把额头的汗,手中的动作丝毫未停。七八月梨熟时节,他和同事每天雷打不动地清晨到岗,包梨、发货,平均日处理七八百箱,高峰时甚至达一千箱,夜里十点收工是家常便饭。“今年帮果农销了七八万斤,虽然苦点累点,但忙得高兴。”他言语里带着欣慰,可眉间的思索没松。梨季收尾,可村里的大小事务依旧接连不断。
上午8点多,暑气渐烈。前段时间忙于梨销售工作,孙文贯一直无法抽身。眼下工作暂告一段落,他立刻提着牛奶等物品,前去看望村内81岁高龄的徐奶奶。“徐奶奶,天热,您千万保重身体。”他递过慰问品,反复叮嘱老人注意休息。徐奶奶连声道谢,眼里映着这位风尘仆仆的村干部,目光中满是温暖与感动。
刚出徐奶奶家门,孙文贯便径直转向村道施工现场。在连接17组与19组的窄路旁,施工的刘师傅正顶着日头作业。这条路紧邻村里重点打造的特田线路,又处于238省道接口,堪称村里的“门面”。“老刘,路面拓宽进度如何?窨井盖提升和水表换新顺利吗?”他细看新铺的路基,一边连声询问进度,“这块破损还要再处理,过几天我再来。浇筑沥青前一定要告诉我。”刘师傅抹着汗点头:“一定,路修好大家都舒坦。”
一路行走,一路“解题”。临近中午,烈日当空,孙文贯的手机步数已悄然突破5000。铃声再次响起,是河道保洁的巡查情况汇报。电话刚挂,几步外一处脏乱的垃圾房映入眼帘。他立即联系保洁负责人陈师傅,对方匆匆赶来,孙文贯告诉陈师傅:“天热垃圾异味重,今天清理一下大家路过都舒服,你也注意防暑。”
没走出多远,网格员又上报新情况,17组一处桥墩被撞损。孙文贯迅速赶到,仔细查看损毁状况,并向周边劳作的村民询问事发经过,暂时未获线索。他在手机备忘录里默默记下:17组桥墩损毁,需速查、修复。字里行间,是沉甸甸的责任。
一天下来,孙文贯的衬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反复留下他奔波的痕迹。他手机屏幕上的步数,早已突破日常的记录,无声地记录着这一整天的繁忙与付出。他走过田间小路、跨过施工场地、深入村民家中,一步步串联起政策与民心、诉求与回应。村庄的安宁与期盼,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踏实行走中被一点点实现、一尺尺丈量。“群众的事,一件都拖不得。解决好一件,心里就踏实一分,这份踏实,就是当干部最大的幸福。”孙文贯说。
□ 施周骎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